美國華盛頓白宮外知名的「和平帳篷」(Peace Vigil)守夜活動,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令後,當地時間周日(7日)凌晨由警方強制拆除,結束了長達44年的歷史。川普此舉引發輿論的廣泛討論與批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該帳篷由社會運動者湯瑪斯(William Thomas)在1981年發起,旨在訴求核裁軍及終止戰爭,被認為是美國最長壽的反戰抗爭地標。近年由志工麥拉庫貝約(Philipos Melaku-Bello)等人接力輪值,全天候堅守以維護其象徵意義。近期,白宮採取市容美化措施時,右翼媒體向川普反映帳篷看來很「礙眼」,川普立即下令拆除。
報導指出,川普上周五(5日)在白宮一場活動注意到和平帳棚。保守派媒體《真實美國之聲》(Real America’s Voice)的記者葛倫(Brian Glenn)向川普表示,這頂藍色帳篷是「訪客眼中的醜陋景觀」,並稱其最初為反核武抗議,後「演變為反美、甚至反川普」的象徵。
川普回應稱他並不知情,並立即指示幕僚:「今天就拆掉,現在就拆」。梅拉庫貝約反駁葛倫散布錯誤信息,稱其指控帳篷「藏有老鼠」及「可能藏匿武器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均不屬實。他強調,拆除過程中「未發現任何武器,也沒有老鼠出現」。
The peace vigil is still outside the White House pic.twitter.com/nXhtBSrquL
— Joe Flood (@joeflood) September 6, 2025
白宮事後指出,該守夜地點對訪客構成安全危險,是執行「美化華府」政策必須採取的行動。警方以「帳篷屬遊民營地」為由執行拆除,但志工批評此舉為刻意誤導,帳篷屬於言論自由範疇,與遊民營地不同。
美國主流媒體及人權團體多對此舉表示擔憂及批評,認為川普政府藉「清理遊民」名義打壓象徵和平的公民表達權利,違反《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並損害美國民主形象。有評論指出,此舉反映川普主政下對異議表達的不容忍,也有部分保守派支持政府市容整頓、維護治安。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認為,川普的「美化首都」政策可能掩蓋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如無家可歸現象,呼籲政府應尋求更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整體而言,外界普遍質疑川普此舉是否出於政治動機,並擔憂其對美國民主價值與公共空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