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短評】民意亮紅燈 賴清德還在用人唯親

總統賴清德「四項調整」的最新民調顯示,民意並不埋單。圖/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四項調整」的最新民調顯示,民意並不埋單。圖/中央社

黃楚甯/梅花新聞網記者

726、823大罷免案落幕,執政黨以32比0的慘敗收場,震撼政壇。面對如此明確的民意警訊,總統賴清德被迫重整內閣與決策圈。從針對賴清德「四項調整」的最新民調顯示,民意並不埋單。顯然,新的人事布局公布後,外界看到的卻不是改革決心,而是更濃厚的派系酬庸與小圈子用人。

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民調更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超過5成7的受訪者不認同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聲望跌至新低;至於所謂「四項調整」,僅有26.4%的人覺得有用,而認為「沒用」的比例高達57.6%。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失望並非來自單一族群,而是橫跨不同年齡層、政治立場,甚至連民進黨支持者中,都有不少人直言看不到成效。

這樣的數據,清楚顯示賴清德的人事布局與改革宣示不但未能回應選民期待,反而被視為老調重彈。首先,國安會3位副秘書長趙怡翔、李問、林飛帆全出身太陽花學運,卻缺乏軍事專業,更被美國資深軍事記者質疑「小鬼當家」。在當前兩岸軍事對峙日益升高之際,國安團隊是否具備足夠專業判斷能力,攸關台灣安全,這樣的安排無疑引發憂慮。

其次,體育出身、獲得兩屆奧運金牌的的李洋雖獲任命9月9號剛掛牌的運動部部長,卻被輿論批評為「魁儡部長」、「形象治國」,欠缺行政方面經驗,恐在派系鬥爭下被犧牲。至於新任駐英公使江雅綺被爆出學歷造假,而調查報告甚至被密件封存20年,讓人懷疑賴政府在用人上是否嚴謹。上述兩位雖未是大罷免失利人事調整,但也在這段期間引發社會高度輿論。

而更為人詬病的是,徐國勇重返權力核心,接下民進黨秘書長。他甚至直言「民進黨主席是總統,當然可以進總統府報告黨務」,此話更坐實外界對「黨國一體」的批評。當總統府彷彿成了民進黨凱道分部,如何能讓全民相信執政團隊能超越政黨私利,回應全體國民的需求?

至於內政部長劉世芳,在大罷免過程中不僅多次站台,甚至被批造謠預算案,展現出高度政治化姿態。勞動部長洪申翰則被貼上「小賴男孩」標籤,對勞工議題態度消極,讓外界懷疑這是專業用人,還是親信安插。

整體來看,賴清德在人事布局上未能釋放出「改革」或「謙卑」訊號,反而讓人感受到權力小圈子的收縮。當民意已經在罷免案中給出明確警告,賴清德若仍執迷於用人唯親、黨國不分,不僅難以止血,恐怕還會讓社會的反彈情緒持續發酵。

大罷免後的台灣,需要的是更專業、更開放、更謙卑的用人哲學,而不是小圈子與黨國一體的延續。賴清德若無法在這點上展現魄力,恐怕難以翻轉敗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