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誠/台灣青年聯合會董事長
受颱⾵「樺加沙」挾帶豪⾬影響,23⽇下午2時50分,花蓮⾺太鞍溪堰塞湖發⽣壩頂溢流,並於下午3時左右瞬間湧出⼤量泥流,下游光復鄉農⽥與市區均遭⽔患,造成嚴重災情。花蓮堰塞湖潰堤慘劇,17條活生生的人命死亡,迄今仍逾百人失聯,對民進黨政府而言,似乎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從總統到院長皆表現的麻木不仁。行政院卓榮泰24⽇赴花蓮視察時,與立委傅崑萁爆發激烈⼝⾓。傅崑萁質疑中央8⽉未處理堰塞湖並要求600億善後經費。卓榮泰好大的官威,態度極其不耐煩,也不等傅崑萁講完就憤⽽掉頭離席,表⽰要講清楚就回⽴法院講。為什麼在現場就講不清楚?非得回立法院講不可?
卓榮泰還帶著黑雄綠委沈伯洋同行,可能是賴清德中意沈伯洋明年代表民進黨參選花蓮縣長?沈伯洋什麼都不懂,在現場就等著機會,想和傅崑萁吵架,好爭取聲量、搏版面。而賴清德總統本人並未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關心,24日僅發表一紙「書面慰問」,傍晚卻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強調「2026地方選舉佈局」,被網友批評死傷17人不如一張選票。當政治算計淩駕人道關懷,2300萬台灣人民被化約成一張張選票。正所謂大悲無言,25日賴清德總算親自到花蓮去勘災了,但卻一路臉上掛著笑容,面對這麼嚴重的災情以及17條消逝的人命,真不知他在笑什麼?難道他是高興,終於找到可以修理傅崑萁夫妻的題材嗎?
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也是民進黨的網軍頭目,這次花蓮遭遇大災,民進黨想把所有責任推到花蓮縣長徐榛蔚以及該區立委傅崑萁頭上,乃由他下指導棋、號令網軍攻擊發起。民進黨上下沆瀣一氣想透過輿論戰和認知作戰來轉移焦點,抑且民進黨立院黨團群組要趁機攻擊傅崑萁夫妻以便落井下石的對話記錄也被曝光出來,對話中的主角王定宇憤而退群,還大罵出現「一堆叛徒」,間接證明這些流傳在網上的Line對話記錄為真,對照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趕忙在社群平台散佈花蓮縣長徐榛蔚人在海外的不實消息,企圖把責任全推給地方縣長,事實查核中心當日即證其偽,但綠營側翼及其網軍已大量轉發。
據《聯合報》統計,災後24小時內,與賴清德、堰塞湖同時出現的負面關鍵字在社群媒體驟降47%,取而代之的是徐榛蔚、國民黨、缺席等詞彙,典型帶風向、洗版面的操作模式。由是窺知,民進黨只想編輯政治劇本吵架,黨同伐異、剷除異己,而不是真正幫受災民眾解決問題。何況,賴清德在花蓮勘災,也並未連絡花蓮在地的唯一立委傅崑萁,故意放空他。
賴清德到花蓮,嘻皮笑臉與救難國軍弟兄擊掌加油。在花蓮災情慘重,人命關天的情況下,這個畫面怎麼看都充滿著違和感,讓人覺得不舒服。賴清德途中遇到個小孩,他親切的問:「你臉怎麼那麼黑?」他顯然不知道小孩的家園,剛被堰塞湖潰堤的泥水給毀了,現場頓時氣氛十分尷尬,在聽到一名重建家園的中年女子稱老公身體不好,沒能一同清理時,賴清德又表示好像每一家老公身體都不好,這是沒話找話還是黑色幽默?記憶猶新,丹娜絲颱風橫掃全台,賴清德卻只心系726大罷免,要災民自救、不能什麼事都靠他們仰賴國軍、屋頂自己爬。即使事後再怎麼作秀彌補,諸如向民眾道歉、給施工人員遞水;可是,台灣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不僅絲毫不領情,反而盯著他啵亮的皮鞋看,認為這與泥濘的道路格格不入。
古有明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此次颱風天災之所以這麼嚴重,乃是農業部的人禍所致,再次揭露了賴政府拼政治、輕民生的治理失能。從7月花蓮地方政府示警到23日災難爆發,農業部兩度以暫無立即危險為由拒絕採取斷然措施,最終讓馬太鞍溪成為政治堰塞湖,上游是淤泥碎石,下游則是台灣人民對民進黨政府信任度的徹底崩塌。凸顯賴清德上任以來系統性輕忽民生,把錢都花在跟美國軍火商買武器,預算排擠效應,造成公共投資失衡。人禍,正是其執政路線的必然結果,以下依時序展開。
早在7月底,花蓮縣政府便三度行文農業部,要求比照2009年南投模式實施降挖溢洪道或炸壩引流,並於8月15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詎料,農業部卻以壩體龐大、機具難進、評估無立即危險為由,僅同意加強監測與疏散演練。監測儀器22日已測得水位陡升,資料同步傳回台北,但經濟部水保署直到潰流前5小時才發出紅色警戒,地方根本來不及進行大規模撤離。事後行政院旋即甩鍋給花蓮縣長徐榛蔚,指地方政府未及時疏散,但依《災害防救法》,堰塞湖屬中央特定事業主管機關水保署權責,地方只能配合。賴政府、卓內閣,把政治責任全丟包給地方,留下法律責任空洞,暴露其有功中央搶、有過地方扛的一貫邏輯。
前年風災,台東知本溪堤防掏空,民進黨中央政府承諾8月完成修復,至今只完成初步疏浚,同樣模式複製到花蓮,預算被中央以程式審查卡關,地方只能自力救濟、堆置砂包。水利署2024年曾列管全台52處堰塞湖,卻僅編列2.1億元疏浚經費,平均一處400萬,連開鑿便道都不夠,遑論爆破降挖。資源配置失衡,讓安全淪為運氣。
全台尚有52處高風險堰塞湖,其中18處位於原住民山區,一旦潰決,疏散距離遠、橋樑承載低,傷亡恐更慘重,可是預算與治理卻仍躺在研究評估階段。面對氣候變遷加劇極端降雨,未來類似樺加沙的強烈颱風出現頻率將提高1.8倍。硬體投資不足、縱向協調失靈、政治責任真空,將成為民進黨政府擺脫不掉的三大包袱。如今,花蓮災民已發起「秋鬥大遊行」,要求究責下台、賠償重建、預算到位,倘若賴清德仍用網軍帶風向方式應付,恐觸發大罷免骨牌效應,卓內閣將難逃總辭宿命。
這一年多來,賴清德屢屢高舉「抗中保台」大纛,宣揚台獨意識,賴版「兩國論」、「17條」,極力扭曲史觀,奉承美日,因應美國關稅大棒毫無招架之力,對川普一路跪舔,卻只有挨打的份,與日本右翼同一鼻子出氣,把中國對日抗戰勝利說成日本終戰,歌頌吹捧安倍晉三讓台灣免於炮火。整肅在野黨、趨逐陸配,鉗制言論自由,厲行威權統治,籠罩綠色恐怖,傾全黨之力忙著連搞2波大罷免,根本不務正業。花蓮的洪流沖毀了橋樑與家園,也淹沒了賴清德「愛鄉土、顧民生」的競選口號,這座名為漠視民生的政治堰塞湖,已到了非爆破不可的時刻。否則,下一次潰堤,就不止是馬太鞍溪,而是所有台灣人對民主進步的信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