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EV)興趣跌至近年低點,全球多家汽車製造商開始回撤先前擴展電動車的承諾,美國通用汽車(GM,General Motors)成為最新改變策略的企業,近期決定調整走向,因為所謂「綠色汽車」的未來發展正面臨挑戰。
綜合彭博(Bloomberg)與《太陽報》(The Sun)報導,今年(2025年)稍早,通用汽車宣布將改建位於底特律郊區的一家工廠,轉而生產燃油動力皮卡車和凱迪拉克(Cadillac)Escalade SUV,逆轉了2022年宣佈的數十億美元計畫,當時該工廠被定位為電動卡車生產中心。雖然該專區計畫未完全取消,但已轉移至另一家工廠。
通用汽車同時宣佈投入40億美元(約台幣1200億元)新建國內製造廠,生產傳統燃油車與電動車。通用汽車主席兼執行長巴拉(Mary Barra)表示:「此舉展現我們持續在美國製造車輛並支持就業的承諾,我們專注於提供客戶選擇,涵蓋多樣化的熱門車款」。
此外,該公司確認將投資8.88億美元(約台幣266.4億元)於紐約州水牛城工廠,自2027年起生產第六代V8引擎,同時放棄對另一紐約州工廠的3億美元(約台幣90億元)電動車馬達生產投資。儘管如此,通用汽車宣稱2024年下半年在美國電動車銷售中排名第二,旗下雪佛蘭(Chevrolet)、凱迪拉克和GMC品牌表現不俗。
數據顯示,在川普(Donald Trump)首任期間,通用汽車、福特(Ford)、Stellantis、特斯拉(Tesla)、Rivian和Lucid等公司平均每年投資210億美元(約台幣6300億元);拜登(Joe Biden)上任後,此數字增至380億美元(約台幣1.14兆元),主要用於電動車和電池生產。但即使在川普2024年勝選前,汽車製造商已因需求下降而開始縮減相關計畫。
現任川普政府近期取消了部分電動車購車激勵措施,包括7500美元(約台幣22.5萬元)稅收抵免和允許單人駕駛電動車使用高乘載車道(HOV)的清潔空氣車標誌計畫,進一步降低市場興趣。
電動車在汽車愛好者中仍難以普及,部分因理念或美學差異。雖然美國能源部推出的清潔車輛稅收計畫仍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購車抵免,消費者需在購車時保留「銷售時報告」並於稅務申報時提交《Form 8936》,但整體需求已放緩,高端車型如現代Ioniq系列及豪華性能車除外。
近年來,福特、賓士(Mercedes-Benz)、保時捷(Porsche)和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等品牌也相繼調整或放棄電動車計畫。儘管電動車前景面臨挑戰,比亞迪(BYD)的仰望U9 Xtreme電動車近期成為全球最快量產車,或許為行業帶來突破。2026年即將推出的本田Prelude電動版復興經典車型,或許有助於贏得公眾青睞。福特雖略為收手,但本月洩露的Ranchero電動平台復興計畫顯示其仍保留電動車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