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年不戰也能掀台海危機 博明警告不該讓黃仁勳參與國安決策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左)日前在一場論壇中說,即使大陸對台不用武,但透過經濟及航運等方式仍能使台陷困境。圖為今年2月17日訪台時,與總統賴清德見面。圖/取自總統府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左)日前在一場論壇中說,即使大陸對台不用武,但透過經濟及航運等方式仍能使台陷困境。圖為今年2月17日訪台時,與總統賴清德見面。圖/取自總統府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近日在公開論壇上警告,未來4年內即使中國大陸不發動戰爭,也能對台海造成「非常嚴重的危機」。他說,北京可能透過經濟、航運及軍事壓力施加影響,使台灣陷入困境,這種危機的潛在威脅足以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其他決策者「夜不成寐」。同時,博明批評川普政府依賴私人科技顧問,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國安議題上提供建議,已偏離傳統國安決策體系。

博明警告:不開戰也能危及台灣

市場分析網站《Top1000Funds.com6日報導說,博明9月下旬在史丹佛大學舉辦的「受託投資人論壇」(Fiduciary Investors Symposium)上表示,北京有能力在不開戰情況下,對台灣及全球經濟施加巨大壓力。他說,台灣面臨的威脅非僅來自軍事衝突,經濟及貿易手段同樣足以製造「非常嚴重的危機」。

博明舉例說,北京可向全球主要航運公司發布通知,要求停靠台灣港口須先獲北京批准。「這將立即把全球航運業置於兩難之中」,他表示。船運公司若不遵守,將面臨失去中國貿易的風險;若遵守,等於承認台灣無法主權運作港口。此舉可能導致多數航運企業倒閉,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連鎖衝擊。

圖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 Line )9月駛經高雄港,博明認為北京若要求國際航空公司須獲批准才能駛往台灣,對台必造成衝擊。圖/取自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臉書

圖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 Line )9月駛經高雄港,博明認為北京若要求國際航空公司須獲批准才能駛往台灣,對台必造成衝擊。圖/取自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 臉書

博明是在川普第一任期的2019922日被任命為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於202116日美國會大廈遭襲擊後卸任,隨即轉任胡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今年2月曾來台訪問,並與總統賴清德見面。不過據知博明有些觀點和川普不同,目前關係不算親近。

博明表示,台灣在中國軍事戰略中扮演「關鍵樞紐」(toll booth)角色,解放軍每派出船艦、潛艇或飛機前,都須經過這戰略節點。若中國掌握台灣,不僅能突破「第一島鏈」的地理限制,還可有效包圍日本,癱瘓日本戰略防禦,甚至切斷日本的能源與糧食供應。

博明警告,這種危機不一定需要開戰,「即便是一份行政文書(bureaucratic circular),也可能引發重大衝擊」,足以讓美國及全球高度警覺。

俄中互動與台灣國防憂慮

博明的警告正值北京紀念抗戰80周年之際,北京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習近平向12千多名解放軍官兵發表演說,強調國家安全與軍事實力,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也出席,而俄烏戰爭發展,令台灣憂心。

北京今年選擇抗戰80周年大閱兵,並邀俄統普丁(左)訪華,圖為普丁與習近平會面。圖/取自新華社

北京今年選擇抗戰80周年大閱兵,並邀俄統普丁(左)訪華,圖為普丁與習近平會面。圖/取自新華社

台灣參謀本部情報次長、中將謝日生曾在國際安全會議指出,若烏克蘭失敗,可能助長中國對台行動的膽量。博明認為,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及與日本的聯動,使其成為中國長期戰略目標,即便不直接動武,仍可能透過經濟與軍事施壓達成目標。

批評川普國安運作 私人顧問角色惹議

博明表示,川普並未將國家安全視為首要任務,而是偏重收緊移民政策——在他看來,這更屬於經濟外交手段,而非安全策略——以及擴大對聯準會與媒體的掌控。

他批評白宮國安會議人員的裁減,截至今年8月,僅剩36名政策顧問負責國安議題,與過去大幅減少,導致決策缺乏制度化警示功能。博明直言,這些國安職能被私人顧問取代,包括白宮「AI沙皇」薩克斯(David Sacks)及科技與AI首席顧問黃仁勳。

博明說,黃仁勳「根本不是政府官員」,卻取代馬斯克(Elon Musk)成為川普科技與AI國安顧問,提供技術對國安的影響分析。博明強調,「我們現在的處境比第一屆政府更奇怪,當時川普身邊都是將軍,他們會在危機爆發前提出國安問題。」

博明對川普刪減國安會人員很有意見,並認為找黃仁勳諮詢涉及科技及AI的國安決策,很不恰當。圖/取自 NVIDIA X

博明對川普刪減國安會人員很有意見,並認為找黃仁勳諮詢涉及科技及AI的國安決策,很不恰當。圖/取自 NVIDIA X

他提醒,過度依賴私人顧問,可能讓政策偏離專業國安判斷,而對台海局勢及全球戰略環境產生不可預測影響。

美中關係:川普面臨兩難

展望未來美中關係,博明表示,川普將陷入兩難:一方面希望對中國課重關稅,另方面卻發現中國正快速脫鉤美國。他預測,北京可能會同意採購部分美國大豆或更多波音飛機,但不會改變其經濟模式,即減少對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的依賴。

博明認為,川普在第一任期結束時,曾因新冠疫情(COVID-19)衝擊美國經濟而承受政治壓力,「他自2020年以來一直耿耿於懷」,若今年晚些時候與習近平會面,可能僅能換來少量採購,並再次陷入「舊有的怨懟循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