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持續緊張,賴清德總統把大陸視為敵對勢力,國防部為防止現役軍人向敵人宣誓效忠,擬修正《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除加重「不盡職而降敵罪」刑度,並增訂預備犯、陰謀犯處罰條文。國防部說,修法完成後將列為優先法案,藉以強化國軍內部忠誠與國安防線。
國防部書面報告指出,現行條文僅對「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徒刑,未能反映現代戰略安全威脅。此次修法將刑期提高為3年以上、10年以下,並新增預備與陰謀罪,擴大偵辦範圍,使相關行為得以事前制止。投敵者部分仍維持「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徒刑」規定。
修法目的在於有效防範軍中人員被滲透、收買或主動投敵等情事,以維護部隊紀律與作戰安全。該草案已完成法制作業,待行政院審查完竣後送交立法院審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將於明(23)日邀請國防部長顧立雄報告業務,屆時修法方向與時程預料成為焦點。
此外,賴清德今年3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已宣布全面檢討《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國防部依此擬具「軍事審判法修正草案」、「軍法官人事條例草案」、「軍事法院組織法」及「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四項法案,強調新制將兼顧憲法的公平審判與正當程序原則,確保人權保障與軍紀並重。
國防部指出,上述四項法案已於7月31日送行政院審查,並建議列為優先法案,以確保未來軍法體系能及時應對各類涉敵或叛變案件。顧立雄日前也表示,軍事審判新制將讓軍法官重新回到部隊現場,強化第一線偵審能力。
外界也關注國軍人力與士氣現況。國防部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國軍整體招募達成率為109.1%,軍校正期班更達114.3%,留營率達86.7%,顯示人力穩定回升。國防部表示,將持續運用節點管制與資源分配,確保各項人力目標如期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