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國造潛艦(IDS)原型艦「海鯤號」日前浮在海上畫面確實令國人振奮,但並未消除國內外軍事專家對自製潛艦是否具備「強大、可信賴」嚇阻能力的疑慮。針對IDS的辯論必須要回歸核心議題:是否能有效填補兩岸間日趨嚴重的「威懾落差」?是否符合「非對稱作戰」構想,提升強化整體防禦力量?這也是未來賴清德政府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潛艦國造爭議不斷,始終無法脫離政治操作陰影,甚至淪為反對黨宣稱要偵查的弊案,賴清德贏得總統選舉,民進黨繼續執政,IDS可望持續進行,但在國民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後,將面對更嚴格檢驗,與其陷入政治口水,不如從純粹專業軍事、國防角度探討這個攸關台海和平穩定、台灣安全的關鍵問題。
美方質疑潛艦國造不符非對稱作戰構想
任何武器系統的有效威懾要件在於強大、可信的嚇阻力量,目的在使敵人考量必須要付出沈重代價,承擔高度風險,因此不敢貿然採取侵略行動。但是台灣今天面對的最大威脅就是台海軍力平衡已出現巨大轉變,形成對台灣極為不利的威懾落差,將有限的國防經費與資源投入IDS並非最佳選項,無法有效嚇阻中共的直接入侵或封鎖。
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去年表示,期待於2027年完成2艘自製潛艦,加上現有的2艘「劍龍級」潛艦,台灣潛艦從此將可箝制北方的宮古海峽,台灣南邊的巴士海峽,使大陸海軍在第一島鏈內動彈不得,不能包圍台灣進行攻擊或封鎖,這種過度樂觀、一廂情願評估宛如現代版「紙上談兵」,成為自我陶醉的軍事神話。
美國海軍擁有全球最先進、威力強大的海軍,其中包括68艘核子潛艦,即使如此,美國也不敢口出狂言;權威《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才發表「美國潛艦凌駕中國的時代即將結束」專文,探討中共潛艦與反潛戰力的加速現代化,警告美國已逐漸喪失潛艦優勢。
根據美國國防部去年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共目前現有6艘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6艘核動力攻擊潛艦、48艘採用柴電動力或具「絕氣推進(AIP)」的傳統攻擊潛艦,即使台灣如期在2027年完成2艘IDS,只憑藉海鯤號配備的Mk48 Mod6重型魚雷,或是以後升級的UGM-84「魚叉」反艦飛彈都不會構成強大、可信的嚇阻能力,更不會改變台海軍力平衡。
未來海軍潛艦的存活力也是美國軍事專家關注的議題,他們認為,若中共對台灣發動軍事攻擊,潛艦等大型武器系統將是第一波攻擊目標,即使潛艦能倖存下來,相關的港口、後勤設施卻是相對脆弱,再加上中共反潛能力快速進步,嚴重威脅潛艦的活動能力。因此,從強大、可信賴武力及存活力來看,IDS是否能構成有效威懾能力存在很大疑問。
台灣目前規劃自製8艘潛艦,基本上是屬於中、長期建軍計畫,雖然美方評估中共武器攻台並非迫在眉睫,中共領袖習近平也否認有2027年或2035年攻台時間表,但台海情勢瞬息萬變,台灣面對的是「明顯立即」的安全威脅,透過IDS潛艦強化國防威懾力量可能緩不濟急,政治象徵意義超過軍事、國防實質意義。
台灣應專注小型精準武器系統
在美國主導與支持之下,台灣近年積極發展不對稱作戰力量,提升自我防禦能力,但決策者仍迷信大型武器儎台,IDS就是最明顯的例證。美國專家指出,台灣應專注低成本的小型精準、機動性武器系統與彈藥,「寶萊塢式」的潛艦計畫卻分散了台灣發展有效「制海」軟、硬體系統的資源。
他們建議,台灣國防應優先取得、生產及部署水雷、無人飛機、無人艦艇及飛彈,而非看似雄壯威武、單價接近新台幣500億元的潛艦。
在民進黨強力政治運作下,IDS如火如荼進行,但從海鯤號去年9月「下水」典禮後5個月才真正碰到水,「泊港測試」、「海上測試」是否能順利完成仍存變數,到IDS是否符合非對稱作戰構想,發揮有效威懾戰力,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應重新全面檢討、評估,唯有得到全民共識及美方支持的國防戰略與武器系統才能達到真正的軍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