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再利/退休大學英文講師
日前副總統蕭美琴前往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議會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發表演說歸來,由於此一活動事先保密到家,未見相關報導,就連蕭在事前都不知道;復以難得一見的現任副總統出訪,頓時成為國內各媒體爭相報導的重大新聞。其中吹捧讚許者有之,批評者也不少,讓人看了眼花撩亂,難以判斷事實究竟為何。
首先需了解IPAC這個組織以及其背景為何。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它是由43個國家及歐盟議會裡超過290名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其目的是為關注並改革各國對中國的政策,可說是一聯誼性的國際民間組織。2022年9月14日,IPAC曾於年度峰會後發布公報,指出該聯盟將制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各國與台灣(中華民國)自主發展外交關係的干涉;並致力推動增加台灣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國會議員互訪、促進台灣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故算是對我國十分友好的單位,而我國的「台灣民主基金會」也是IPAC背後三個出資者之一。
此次的演說,蕭副總統是以「台灣:動盪世界中值得信賴的夥伴(Taiwan: A Trusted Partner in a Volatile World)為題,約有20多國的50名議員出席。結束演講後便立即打道回府,並未順道訪問歐洲其他國家,可說是一趟「驚奇旋風之旅」,其意涵不言可喻。
不過民進黨政府和綠媒仍將其形容為一次「重大的外交突破」,外交官員甚至指出,這項重大外交突破來自於總統賴清德的全力支持,籌畫過程中更親自主持會議,甚至向外交部下達「打團體戰、精銳盡出」的指令,強調「只要有機會,務必全力促成前總統蔡英文、前副總統陳建仁以卸任元首身分出席國際場合」。
賴政府視為重大外交突破
針對「重大外交突破」說法,旅美的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卻揶揄表示,這根本就不是外交突破,頂多算是偷渡,因為IPAC只是借了歐洲議會的場地辦活動而已;不是敲鑼打鼓的為自己穿金戴銀,就能稱為外交成功,殊不知與會者幾乎都是在野議員。
不過翁也直言,蕭這次的演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可算是成功,畢竟台灣花錢去鋪陳的舞台這次是「鋪到最高的舞台」。醫師評論家蘇一峰也在臉書指出,在蕭美琴高喊「得道者多助」的同時,台灣其實只剩下12個邦交國,民進黨執政9年內斷了10個之多,看起來民進黨之執政很失德。
最為離譜的報導是,有某網路媒體所下的標題是「《新聞幕後》中國騷擾不斷!先遣團隊遭無人機侵擾,機場一度關閉;賴清德令:讓蕭美琴順利走進歐洲議會演講」。看完此一標題,會讓人以為老共真是厲害,竟然能夠在歐洲執行「長臂管轄」,派出無人機來騷擾我們派出的先遣團隊。但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新聞,無人機騷擾布魯塞爾機場上空,造成機場暫時關閉,以及過去曾有無人機飛抵其他歐洲國家的軍事基地,應該是俄國針對烏克蘭的歐洲盟邦的威嚇行為。國內這種自己嚇自己的荒謬報導實在是貽笑國際。
改弦更張走向歐洲的調整
不過平心而論,蕭副總統這次的出訪,可說是為「坐困愁城」的賴總統扳回了些許面子。畢竟今年8月賴總統原計劃要出訪中南美洲國家,並順道過境美國,但卻碰了釘子,遭華府拒絕,且至今尚無下文,不知賴總統何時才能成行。如今賴政府似乎已在改弦更張,將「走出台灣、向外發展」的重點轉向歐洲。蕭副總統的歐洲議會之行,以及前總統蔡英文日前出發前往德國出席首屆「柏林自由會議」,並發表專題演說,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另一方面觀之,美國及歐洲國家不都是在將台灣當做棋子,用來對抗中國大陸嗎?試問,這些國家的操作手法,能否讓我們能獲得什麼樣的實質利益,或者只是像放焰火般的曇花一現,甚致還可能招來負面影響,則實在是得不償失。蕭副總統能有機會到歐洲演講雖屬難得,但吹噓越多,越凸顯了台灣的外交無能和小國寡民;其他國家習以為常之事,我們卻歡喜若狂,視之為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則是自曝其短,讓其他國家看笑話,反而讓蕭副總統歐洲之行扣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