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緊張關係因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言論急速升溫之際,大陸國企、公立醫療體系與黨政機關紛紛啟動一套「看不見的限日令」。過去兩週,多名國企工程師、醫護人員與研究機構員工對外媒透露,即便完成公司核准、訂妥機票與住宿,仍突然被要求以外交形勢為由「取消赴日旅遊」。有人因此損失近人民幣6000元(約台幣25000元),引發基層員工的不安與不滿。
據《南華早報》報導,大陸政府近日密集發布對日旅遊警示,多家大型旅行社停售日本行程,大陸航空公司則宣布提供全額退票。同時,各地國企與公務單位出現一波「通知式取消潮」,呈現出官方由外交層面向民間旅遊延伸的收縮效應。多名匿名受訪者描述:這波取消來得突然、壓力巨大,讓許多原本期待秋冬赴日旅遊的打工族措手不及。
國企工程師旅遊核准已到手 出發前被取消
報導指出,湖北武漢一名國企工程師在18日被公司行政部門突襲來電,要求他取消原訂11月底前往大阪的旅遊計畫。他的出國申請早在10月已正式批准,原以為一切順利,卻沒想到外交局勢變化讓公司態度急轉直下。
工程師說,公司明確告知「現在不適合前往日本」,要求立即撤銷所有旅遊安排。他透過社群平台找到旅行社承辦行程,所幸旅行社願意退還機票與住宿費,只扣除簽證費,使損失降到最低。
然而,他的休假計畫被打亂,只能重新安排國內旅遊。「行程安排好、核准也拿到了,但還是說取消就取消。」語氣中滿是無奈。
同類情況並非個案。報導指出,近來大陸多家國企開始加強海外旅遊審核,尤其是日本方向的行程,更是「能不批就不批、能喊停就喊停」。
公立醫院護士損失慘重 月薪4000元卻賠掉6000元旅費
相較之下,北京某公立醫院男護士遭遇更沉重。他說,自己早在11月初計畫好赴日旅遊,但在文旅部對日本發布旅遊警示後,上級主管立刻以此為理由要求他取消行程。
他從國際平台訂購的來回機票與飯店共花費近人民幣6000元,但只有回程機票部分退款,其餘全部作廢。「我一個月薪水才四千多,這幾乎是我兩個月的收入。」他苦笑道。
他一度考慮「偷偷出國」,但若被醫院發現可能遭到紀律處分,最後只能含淚作罷。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群平台「小紅書」上,已有數十名網民上傳類似經驗,包括黨政機關、公立醫院與國有企業全部要求員工「取消赴日」。外界認為,此舉不僅是個別單位自主決策,而是一波帶有政策傾向的「低調限日潮」。
科研單位員工遭「無形否決」 不明說禁止但就是無法出國
另一名北京國營科研機構員工透露,他原計劃12月赴日休年假,相關預訂已完成。但主管採取的是另一種做法:不直接拒絕,而是將他的出國申請「無限期擱置」。「他們沒有說百分百不准去,但流程根本走不下去。就是不讓你去」,他說。
好在他購買的是可退票的中國航空公司機票,經過溝通,日本飯店也同意全額退費,使他成為少數「無財務損失」的幸運者。然而,原定的假期計畫還是被迫取消。他坦言,想轉去其他國家,但因欠缺簽證,只能作罷。
旅遊警示、論壇延期、航班取消潮三重衝擊
這波取消潮與外交衝突密不可分。日相高市早苗月初表示,若台灣海峽發生危機,日本可能出動自衛隊介入,行使集體自衛權。此言引爆中方強烈反彈,後續多輪溝通仍未能化解僵局。
隨後,中國陸續宣布:建議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延後原訂在北京舉行的「北京-東京論壇」;推遲中日關係民調的發布;多家中國大型旅行社暫停日本行程。此外,至今7家以上中國航空公司宣布,提供赴日機票全額退票至年底。民航業分析師李涵明指出,截至本週一,大陸航空公司已接獲49.1萬筆日本航班取消,約占原本赴日總訂位量的三成以上,是近年最大撤單潮。
愛知縣酒店爆發「千人退訂潮」 28個中國旅行團瞬間消失
中日緊張也迅速波及日本旅宿業。據日本中部CBC電視台報導,愛知縣蒲郡市一間酒店自11月16日起陸續收到中國旅行團取消訂房,累計已有28個旅行團、約1000人退訂。酒店代表竹內惠子表示,這在業界「前所未有」。

她說:「我們本以為都已確認人數,名單也已送來,但最終竟全部取消,還有旅行社要求免除取消費,這讓酒店非常擔憂。」
酒店指出,過去也曾出現因中日關係惡化而退訂的情況,如2012年釣魚台爭議,但今年的退訂速度與規模「比以往更誇張」。
更嚴重的是,「今年剩下的所有中國團都已被取消」,當地觀光業者憂心,今年冬季恐面臨巨額虧損。
外交風波爆發前,日本是中國旅客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因日圓疲軟,日本旅遊成本屢創新低,今年前八個月日本迎來670萬名中國旅客,遠高於去年同期的460萬人,前三季更是中國穩居日本第一大旅客來源國。
然而,短短一週內,市場從「火熱」變成「急凍」,航空業、旅宿業與旅行社都出現劇烈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