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被刪除的「和平統一」 是務實還是務虛

中共人大、政協「兩會」5日開幕,圖為人大開幕當天,總理李強(中後)走過習近平後面準備就座。圖/中央社
中共人大、政協「兩會」5日開幕,圖為人大開幕當天,總理李強(中後)走過習近平後面準備就座。圖/中央社

大陸今年兩會有關兩岸文字可謂「字斟句酌」,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以中共強調微言大義傳統來說,政府報告刪除慣用的「和平統一」,似有極強針對性;但若對照習近平、王毅兩大涉台巨頭再強調「和平統一」談話,究竟政策文書及領導人談話,哪個務實?哪個務虛?似乎很難判斷。

今年「兩會」在對台方面無太大懸念。第一,這是中共20大後新政府的第二屆,人事、路線、方針不會有大變動,唯一看點是外長人選的更動,但不影響全局。第二,台灣大選剛過,賴清德將上台。民進黨執政8年,北京對賴上台只會更緊不會更鬆,北京對綠營的政策運作已熟稔,不構成問題。剩下的就是今年對台究竟要不要強調「和平」兩字了。

按理「和平統一」是中共19屆六中全會提出「新時代黨對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基調之一。《人民網》曾在2022年中共開20大當年的元月就定調,提出「五組關鍵詞」概括「總體方略」意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融合發展、共同市場;文化傳承、心靈契合。」所以究竟問題出在哪?何以人大、政協都刪除「和平統一」四字?而領導人還繼續表態?

政協的工作報告過去在涉台論述,本就很簡略。如去年前政協主席汪洋做最後一次報告時,涉台只提兩段,「參與舉辦紀念台灣光復75週年主題展和海峽論壇、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等,加強與台有關黨派團體、人士聯繫」,以及「針對美歐炮製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和裴洛西竄台等發表嚴正聲明,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今年王滬寧工作報告一樣從簡,提到的關鍵字是兩岸共同市場。

但大陸《直新聞》卻在「兩會」提醒外界,政協報告涉台措辭「和平統一」被刪除,著重強調堅決打擊「台獨」,對外釋放了新訊號。報導提到,去年12月政協舉行有關兩岸論述的協商會,當時就表明要全面加強兩岸融合發展,為和平統一奠定夯實基礎,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等,但如今措辭出現明顯變化,「就連上月的對台工作會議上,也絲毫未提及和平統一這四字。」

最後該報導引官媒說,「我方高層在對台工作會議明確表示,務必進一步掌握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不僅如此,原來反對『台獨』分裂,也變成堅決打擊『台獨』分裂勢力。」

報導稱,從這兩句話就看出,大陸對台工作主動性將增強,而報告上不提「和平統一」,作出要更進一步掌握實現統一主動權的表述,也對外表明,大陸會爭取抓住機遇,根據台當局表現發起相應反擊,使兩岸統一進程進一步加速。若該報導確實掌握對台論述的內部解釋權,那麼顯示的是,在金門漁船事件後、在「兩會」結束後,大陸或會採取強勢行動具體回擊台海形勢的變化。

只不過政策文書雖刪「和平統一」,但對台兩巨頭習近平及王毅在談話中還是如過去一樣強調「和平統一」。習近平6日參加政協民革、科技界等聯組會上說,要在對台工作大局中進一步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作為,「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外長王毅也在7日記者會說,中方政策很清晰,就是繼續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底線也很清楚,就是絕不允許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中共外長王毅7日舉行記者會,有提到「和平統一」。圖/中央社

中共外長王毅7日舉行記者會,有提到「和平統一」。圖/中央社

顯然,中共20大後「和平」與「統一」被賦予新的意涵,更按「新時代黨對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方向去做,即「和平」是「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的「和平」;「統一」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統一」。

因此本屆人大政府報告才有了李強的新論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和平與統一成為辯證式的存在,分屬不同階段和性質,更是對外人釐清,統一是使命,但方式非唯一的「和平」。所以,我們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乍聽習近平提「和平統一」,便說「拍板定案,已沒爭議」,不是太樂觀就是太無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