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大陸是「世界工廠」,西方世界很容易買到「Made in China」的廉價商品,但20多年後,西方世界也很容易買到「Made in China」商品,只不過這回不是廉價商品,而是高科技產品了。這是世界面對的第二波「中國衝擊」,世界如何面對成了一大課題。
據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RBC Daily)報導,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Vasily Kashin)表示,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第一波「中國衝擊」以來,隨著全球政治氣候改變,第二波「中國衝擊」即將到來。
如今,大陸已徹底改變其在全球生產鏈中的地位,不僅生產紡織品和玩具,還生產汽車、工具機、太陽能設備和高科技產品。西方談論新的「中國衝擊」,是對中國出口實行新限制的前奏。與第一波「衝擊」不同,中國如今是美歐日製造商的競爭對手。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國家研究所所長馬斯洛夫(Alexey Maslov)指出,近十年來,大陸不斷提高技術產品質量,降低相關生產成本。目前,泰國、印度等其他亞洲國家也開始仿效大陸,對西方經濟體造成相當大壓力。因此,西方國家企圖讓大陸發展停滯一段時間。
馬斯洛夫推測,西方可能用3種方法阻礙大陸經濟發展:一是持續對華施壓,阻止技術進入中國,不讓中企利用;二是限制大陸企業進入西方市場;三是在大陸周邊不斷製造緊張局勢,企圖讓儘可能少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馬斯洛夫認為,第二波「中國衝擊」出現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這種趨勢正顯現。西方國家想儘量拖延大陸新影響力時刻的到來。
第一波「中國衝擊」給美國帶來諸多好處:美國市場消費品價格下跌,中低收入人群受益頗多。一些經濟學家表示,預計中國新的商品潮很快就會再次湧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