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債留子孫2-1】騙很大!增加舉債1.4兆 竟稱「國家財政持續改善」 

蔡政府利用特別預算規避真實財政狀況卻大內宣號稱「國家財政持續改善」。圖/中央社
蔡政府利用特別預算規避真實財政狀況卻大內宣號稱「國家財政持續改善」。圖/中央社

行政院本周一條新聞稿指出,政院通過「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暨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並指出總決算歲入歲出已連續7年有賸餘,「國家財政持續改善」。不過專家指出,這就是用一般民眾聽不懂的話術來欺騙人民:不但沒列入「特別預算」,也不提過去7年稅收幾乎都「超徵」,再用特別預算的名義去把它們「超花」掉;若納入「特別預算」決算情形,蔡政府舉債增加1.4兆才是真正的財政狀況。

用話術玩數字遊戲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表示,首先,蔡政府說「總決算歲入歲出連7年有賸餘」,這是用一般民眾聽不懂的話術來玩數字遊戲。每年常態編列的預算叫做「總預算」,這個名詞會誤導民眾,以為它是全部的預算;但總預算之外,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例如戰爭、災變、經濟變故等,又會編「特別預算」,而總預算是不包括特別預算的。蔡政府只告訴民眾「我們的總決算情況很好」,沒有把特別預算的情況告訴民眾,99.9%的民眾都會被它呼嚨過去。

超收稅是「人民吃緊,政府緊吃」

第二,為何過去7年總決算有賸餘?因為過去7年幾乎每年稅收都超徵,也就是實際上收的稅比預算編列得多。黃耀輝說,過去7年蔡政府超徵1.8兆,去年經濟成長率僅1.31%,前年僅2.4%,經濟成長率一直下修,物價一直上漲,政府稅收竟然一直成長還超徵。

經濟不景氣,人民所得幾乎沒成長,被物價成長吃掉,政府稅收卻一直超徵,代表稅制不合理。黃耀輝說,有一種「通貨膨脹稅」,像所得稅就有通貨膨脹稅,當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政府來不及及時調整免稅額、扣除額,民眾的名目所得彷彿增加,讓民眾用到比較高的稅率,尤其台灣的所得稅又用累進稅率,但民眾的所得可能實際上是負成長。過去3年勞工實質經常性薪資,也就是月薪被物價吃掉,但是政府稅收竟然正成長,這就是「人民吃緊,政府緊吃」。

人民苦哈哈,政府沒做任何事,稅收就巨幅成長,過去幾年稅收成長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像去年經濟成長率1.31%,稅收成長率是5.7%,創新高;前年稅收成長率13%,是經濟成長率2.4%的5倍多。經濟成長率就是是全民所得成長的概念,這表示全民所得沒增加卻要多繳稅,政府在裡面抽頭。

稅收鉅額成長就反映在總預算裡面,蔡政府7年超收稅額1.8兆,平均1年超收約2600億,所以決算數會比預算數好很多。預算可能估計要舉債,但因為稅收超徵,決算就有賸餘,這是稅制不合理,當然財政部估算稅收成長的能力也有問題。

黃耀輝強調,並不是蔡政府做了甚麼開源節流的措施,或是有何財政紀律,完全沒有,只能說它財運好,稅制不合理,在經濟狀況不好、物價上漲時利用通貨膨脹超收人民稅金,這些錢完全是人民的貢獻,卻被政府抽頭賺走了。

蔡政府任內增加舉債1.4兆

第三,要看蔡政府財政狀況,當然就要檢視特別預算。黃耀輝說,上網去主計總處就可以看到特別預算決算情況,蔡政府總共有「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中央政府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中央政府新式戰機採購」、「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前瞻基礎建設」等5項特別預算。其中光是前瞻建設,第1期到去年的第3期,每年舉債至少2千億,加起來7、8千億,還在進行中的第4期,看來舉債也要約3千億。

特別預算全都來自舉債,到本月12日,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已達6兆,這已經是算上總預算這邊的盈餘了,但到今年底仍有約6.8兆債務。扣掉馬政府舉債的5.4兆,蔡政府增加舉債1.4兆,這才是蔡政府真正的財政狀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