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賴政府視而不見:0403震後花蓮觀光產業的經濟風暴

4月3日地震嚴重衝擊花蓮觀光,由在台日本人組團到訪花蓮,力挺花蓮觀光產業。圖/中央社
4月3日地震嚴重衝擊花蓮觀光,由在台日本人組團到訪花蓮,力挺花蓮觀光產業。圖/中央社

鄧哲偉/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今年的4月3日花蓮地區發生了一起規模7.2的大地震,造成18人不幸罹難、上千人受傷,是自921大地震以來,台灣最嚴重的地震災情。近期雖地震頻率趨緩,但一場區域型的經濟風暴正在蔓延。端午連續假日,原本是觀光熱點的花蓮,訂房率竟僅12.07%,是全台灣訂房率最低的縣市。觀光客不去花蓮,悽慘的現況比新冠肺炎時更嚴重,賴政府若不積極協助花蓮復甦,恐讓觀光產業哀鴻遍野。

以花蓮海洋公園為例,過去每月平均的觀光客人數約三至四萬人,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觀光人數至少保持在每個月最低五、六千人,好的時候甚至能超過一萬人。令人震驚的是,依花蓮觀光統計113年4月的資料,花蓮海洋公園整個月的觀光人數暴減剩1,659人。這意味着,平均每天僅有五十餘人去玩。海洋公園的員工數量遠超過此數,龐大經濟損失顯而易見;若持續幾個月,海洋公園恐得採取斷然措施,如暫時閉園。足證地震及其餘威重創花蓮觀光產業更甚於新冠肺炎風暴,地方能力有限需要中央政府特別關注。斷不可因民進黨厭惡傅崐萁夫婦,使全花蓮縣民受害。

震後花蓮觀光產業正經歷經濟風暴

不僅端午佳節訂房率低,據統計目前6月訂房率僅剩下8%,7、8月只有10%至12%,同時有12間旅宿確定永久歇業,一場倒閉風潮開始蔓延。先前翰品酒店因地震宣布停業改建後,接下來太魯閣晶英、藍天麗池、麗翔等多家旅宿業也宣布停業。富源蝴蝶谷溫泉渡假村則宣布8月起至12月底暫停住宿及餐飲服務。這恐怕只是倒閉風潮的冰山一角,若觀光客持續不來花蓮,不僅是旅宿業,其他諸如餐飲業、娛樂場所、伴手禮店等,整個觀光產業鏈都會受到巨大影響。據統計,花蓮4月份的觀光客整整少了7成多,試問一家公司月營業額少了7成,還能撐多久?

雖然中央政府已推出「花蓮震災觀光振興方案」,提供個別旅客住宿折抵等優惠,但成效不彰。如旅客在6月至9月期間平日住宿可享1000元折抵,假日則有500元優惠,但補貼並非重點,鮮少旅客會為了佔一丁點兒的便宜,因而前往花蓮觀光。地震所帶來的問題,並非單純依靠住宿補貼或低利貸款就重振花蓮觀光。關鍵在於重建民眾的觀光信心,引導其自發性旅遊的興趣。若民眾沒有信心,不信任政府所說的,那麼再多的補貼也無濟於事。

建議賴清德long stay花蓮並開放陸客到花縣

筆者建議要重建民眾對花蓮的信心,賴清德總統應該身先士卒,直接到花蓮做long stay,住在花蓮辦公一陣子,甚至邀請整個行政團隊到花蓮長駐。中央官員以身作則,百姓才會對花蓮有信心。此外,大陸國台辦曾明確表示,願意向受災民眾提供必要的協助,但台灣方面直接婉拒並聲稱沒有這樣的需求。然而,民進黨執政的中央黨沒有這個需要,難道花蓮縣民就沒有這樣的需求嗎?之前政府一直希望大陸開放團客來台,為何不借力使力,回應陸方,花蓮需要大陸觀光客,利用專案申請的方式,開放陸客來台並將花蓮旅遊列為必去景點,如此作法,花蓮的觀光業自然很快重振旗鼓。

花蓮好山好水,就算目前太魯閣正在整修中,花蓮依然擁有眾多景點值得一看。地震雖然遠去,但花蓮的經濟風暴正蔓延,中央政府若輕忽其嚴重性,僅用補貼或貸款來「拯救」花蓮,恐怕經濟產業災情更甚於地震當日所造成的直接損失。建議政府應儘快放開中央與地方的政治分歧,積極推動兩岸觀光旅遊開放,助力花蓮縣重返觀光大縣的榮耀,遏止一場觀旅產業可能的倒閉風暴。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