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專訪賴清德 從治國目標談回養成、重申兩岸「互不隸屬」

《時代》雜誌專訪賴清德總統。圖/取自《時代》雜誌官網
《時代》雜誌專訪賴清德總統。圖/取自《時代》雜誌官網

賴清德總統登上周四(13日)出版的《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封面,成為2024年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泰國新任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後第三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國家領袖,這也是賴清德當選後首次接受的國內外媒體專訪,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時代》雜誌以《台灣試煉》(The Taiwan Test,暫譯)為題,以領導方針為主軸提出18個問題,針對賴清德對國際合作、兩岸事務、經濟發展、全球產業鏈及民生議題各方面的看法,也在訪談最後提及賴清德的成長史與養成。

賴清德總統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圖/取自《時代》雜誌官網

賴清德總統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圖/取自《時代》雜誌官網

首先關注了賴清德自今年1月13日當選至5月20日就任期間的心路歷程,賴清德指出,過去4個月最重要的任務是與蔡總統的交接過程。其中包括外交、國防、兩岸事務和國內重大議題。同時也著手組閣,邀請卓榮泰出任行政院長、鄭麗君出任副院長,原國發會主任龔明鑫出任行政院秘書長,到目前為止,公眾的反應是正面的。
提及蔡英文前總統的叮嚀與鼓勵,「她向我強調,總統的首要任務是保衛國家,維護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二要傾聽民意,關心群眾。第三,面對困難挑戰,我們要集體商量前進的行動方針。這樣,逆風就會減少」。

接下來進入兩岸與外交議題。《時代》雜誌關切在賴清德贏得選舉48小時後,北京宣布台灣的外交盟友之一諾魯將轉而承認北京,對於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認可度下降有無擔憂。賴清德表示,台灣與邦交國真誠合作,秉持互利互惠的原則,珍惜與邦交國間的友誼,感謝他們在國際社會發聲支持台灣,也非常重視與邦交國的合作項目,因為這些項目有利於兩國人民。「台灣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始終堅守這些原則。如果我們的外交盟友決定轉而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儘管我們祝福他們一切順利,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類傷害行為,不會影響台灣作為世界自由燈塔和民主堡壘的地位。所以,在認可的問題上,我們並不深感擔憂」。

談到副總統蕭美琴「擔任實質上的駐美大使」,賴清德認為蕭美琴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表現非常出色,是社會公認駐美大使中最優秀的一位。現在作為副總統,她可以支持新政府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的信任管道,這將促進我們的雙邊合作。賴清德相信,在蕭美琴的協助下,台灣將在國家安全和國防、經濟和其他實質交流方面進行更多實質合作。

賴清德也不忘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應真誠與台灣民選合法政府進行交流合作。每一個問題都應該是互利互惠的。例如,如果台灣允許遊客去中國,他們就應該允許遊客來台灣。如果我們讓我們的學生去中國,他們的學生也應該被允許來。最重要的是,在進行交流合作時,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朝著和平、共同繁榮的目標努力。

《時代》雜誌接著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中「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互相隸屬」的說法,顯然引起了北京方面的反應,接著就發生了軍事演習。外界有聲音認為「這破壞了戰略模糊性」,而「戰略模糊性」一直是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基石。賴清德是否認為自己的挑釁行為是不必要的?

賴清德堅定地回答:我說的是實話,「我並不是第一個說出這個道理的人,我的目的不是挑釁」。蔡英文在2021年國慶演說中表示,作為其「四個堅持」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前總統馬英九也曾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互不隸屬。第三,我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條、第三條規定,台灣有自己的人民、土地、主權和政府。根據《國際法》,我們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的目標是讓台灣人民團結起來。

賴清德同時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喊話,我們將維持現狀並履行我們的責任,我也敦促習主席明白,台海衝突、破壞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絕不會被國際社會接受。我邀請習主席與我們共同肩負起維護和平穩定、建立區域繁榮、促進世界和平的責任。「我始終相信,只有中國穩定,台灣才會更安全。台灣的繁榮也可以帶動中國的進步」。

賴清德指出,並不希望看到中國經濟越來越困難,也不希望看到中國社會變得更加不穩定。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除了台灣之外,許多國家在中國投資製造業,並透過中國將本國製造的產品銷往全世界。但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中國的營商環境惡化了。中國對自由市場的控制越來越嚴格。他們採取了優先考慮國有企業、犧牲私部門利益的政策。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也長期低於國際預期。

此外,中國在東海、南海的軍事擴張主義也影響了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和其他國家的資本不再像過去般流向中國。提及當下最興盛的半導體產業,賴清德認為,台灣參與積體電路設計、晶圓製造以及後段封裝和測試,但原料分佈在其他國家,這是一個全球分工的產業。雖然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有優勢,但台灣也有責任促進全球繁榮發展。因此,如果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半導體公司決定在美國、日本、歐洲或其他符合自身商業利益的國家擴張,政府將尊重他們的決定。「全球供應鏈的重組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我不認為這會增加衝突的風險」。

《時代》雜誌提出一個最近熱門的話題:「你們民進黨的一些同事指出,最近有17名國會議員到中國會見了大陸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並公開指責國民黨是中共的『第五縱隊』。您也同意這觀點嗎?」賴清德並未針對「第五縱隊」詳加解釋,僅表示「在民主社會裡,人民的利益應該是第一位的;這是民主運作的原則。因此,政黨應該將國家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台灣面臨來自中國不同形式的壓力,每個人,無論黨派,都應該以人民為先,以國家利益為重。他們不應該讓自己受到任何專制國家的影響」。

而提及社會普遍意見分歧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CSSTA),賴清德直指:「簡而言之,這個時代早已過去了。正如我所說,許多台商已經離開中國。展望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經濟與中國現有經濟結構之間出現實質差異。如果CSSTA通過,大陸企業主只需600萬新台幣即可來台開店。這還不僅僅是老闆的問題,他們也可以把員工帶過來。這將大大影響台灣本地的經濟」。

訪談最後,《時代》雜誌將問題帶回賴清德的養成,「你的父親在你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你非常努力地成為一名醫生,而你的母親不太熱衷於你進入政壇。現在你已經達到了台灣政治階梯的最頂端,你認為你的母親會感到自豪,她會原諒你反抗她嗎?」

賴清德感性地說:「我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人,和當時台灣社會的許多母親一樣,努力工作,照顧家庭,希望孩子能夠平安長大。對我母親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我的安全和健康。我是否成為政治家對她來說並不重要,就像我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坐在總統府這裡一樣。我小時候就希望成為醫生,照顧病人、拯救生命。但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有許多年輕人投身政治,包括我自己。我不知道我會繼續走這條路,更不用說今天站在這裡了」,「我媽媽告訴我:『如果人們支持你,你就應該參加選舉』,如果沒有,那麼你就應該繼續當醫生」。我母親覺得我可能不會從事政治太久。我們是農村人,不是政治世家。不過,我把我的成功歸功於台灣的民主化,「我的責任是進一步深化台灣的民主,讓勤奮的各界人士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為國家做出貢獻」。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