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津貼之3.國際篇】熱浪侵襲全球 法令訂定趕不上氣候變臉

為預警高溫,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日前發布「黃燈」健康警示,提醒身體條件較弱的民眾留意。圖為烈日下遊覽倫敦市中心的遊客。圖/中央社
為預警高溫,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日前發布「黃燈」健康警示,提醒身體條件較弱的民眾留意。圖為烈日下遊覽倫敦市中心的遊客。圖/中央社

今年4月起,不尋常的熱浪侵襲南亞和非部部分地區,有學校開始放臨時的「高溫假」;事實上,2022年開始就有中東國家因為氣溫飆破攝氏50度,被迫放「高溫假」。未來高溫假是否可能像暴風雪假、颱風假一樣,成為天災假的一種?

2022年8月,位於中東的伊拉克氣溫飆破50度,還伴隨著令人窒息的沙塵暴,該國至少10個省份宣布公務員暫停上班1天。

在歐洲部分,2022年由於受到北大西洋噴流(North Atlantic Jet Stream)阻塞環流型態及伴隨產生的「熱穹」(heat dome)現象,造成歐洲多地極端乾燥且炎熱,出現大範圍熱浪、乾旱與野火。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2022年熱浪期間超額死亡約5.3萬人;農業收成不佳、糧食短缺;水力發電與核能發電暫緩與停機;道路柏油鋪面因高溫熔化,輪胎易爆胎等。

2022年是人們開始受到氣候變遷之苦的一年。隔年7月,伊朗南部地區氣溫升至50度,政府緊急宣布放2天假,銀行、商店和公部門通通關閉,並呼籲民眾都待在家裡。北非的埃及因炎熱、缺水、缺電,政府要求大多數公務員每周遠距工作1次,也鼓勵民營公司採取類似措施。

2023年9月,熱浪侵襲美國,從德州、奧克拉荷馬州到密西根州都出現極端高溫,中西部和東北部大量學校因此選擇停課、提前放學或改網路上課,高溫警報威脅5000萬人。以費城為例,9月6日氣溫是35度,比當日最高平時高溫(不超過28度)高了7度之多。

2024年並沒有比較好過,而且熱浪來得更不可思議地早,更令人措手不及。在應該是春季的3月中旬,南蘇丹氣溫飆升至45度,關閉多所學校,影響約220萬名學生。4月中旬西班牙北部城市萊羅氣溫35度,台灣的台南玉井出現39.7度驚人高溫,嘉義、台中、雲林等地也刷新4月紀錄;4月下旬,南亞的孟加拉首都達卡氣溫飆破40度,菲律賓和印度數以千計學校紛紛關閉學校。

到目前為止,「高溫假」仍是臨時的舉措,各國都還沒想到將高溫下的停班停課規定法制化,畢竟放在10年前不會有人視「高溫」為天災,或是想到高溫可能像暴風雪或颱風一樣,導致人們無法通勤或在外工作。

由於過去2年情況急速惡化,2022年起,種種氣候變遷迫使各國擬定修正熱浪預警機制與應變計畫。例如英國2022年就有工會呼籲政府盡快通過一項「太熱而無法工作」的法律,以保護勞工,尤其是戶外工作者;法國、義大利、葡萄牙、德國和西班牙等規範了「理想的工作場所溫度」,若雇主無法確保勞工在理想溫度下工作,勞工可以訴諸程度不一的法律行動自救;去年12月,英國費邊社智庫建議,室內超過30度時,政府應該授權雇主給勞工假期。

多熱才算太熱?雇員有哪些權利而雇主有哪些責任?放寬著裝要求、允許員工在家工作、保持工作場所涼爽、修改工作時間、增加休息時間、提供適當設備者,都是雇主可以做的,但都沒有強制力,仍需有政府立法監督。

人們驚覺,法令訂定根本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盡快制定明確的「高溫假」、「高溫措施」,僅僅只是亡羊補牢,因為每一年人們都會發現:去年的夏天是餘生度過的最涼爽夏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