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環太平洋軍演中,將擊沉一艘萬噸兩棲攻擊艦作為演習中的高潮,而解放軍則放出魚雷-10、鷹擊18A潛射飛彈出面反制。
在央視《正午新聞》中所播出的一段特輯中,看到一段引人矚目的影片片段,展示中國潛艇部隊的進步。影片中疑似首次公開展示「鷹擊」-18A潛射反艦飛彈的掠海飛行場景,海面上顯示長長一道白線。
「鷹擊」-18飛彈過去已在中國各大閱兵式和重要節日上展示過,但公開的大多是艦載版,如今這般潛射畫面引來不少關注,中國當初從俄羅斯採購「基洛」級潛艦時,還帶回了配套使用的「口徑」飛彈,解放軍看中該飛彈的性能,基此展開研發。
不過,「鷹擊」-18在2002年立項時,中國軍方就明確了高要求,不僅要比從俄羅斯引進的「口徑」巡弋飛彈性能上有所超越,還要實現更輕便、體積更小。據央視報導,有高達70%的技術是創新性的,這一比例遠超所謂的國內外武器系統研發技術創新率(30%到40%)「天花板」。鷹擊-18項目還涉及到300多項新專利技術,為中國武器裝備的升級改造和新型武器的研發奠定堅實基礎。
「鷹擊」-18A是在「鷹擊」-18艦載反艦飛彈上,發展出來的潛射版本。它將次音速和超音速優勢融為一體,也被譽為能「變速跑」的「馬拉松」飛彈。「鷹擊」-18A具備兩大特點,一個是「變速跑」,也就是能根據戰場需求調整飛行速度,另一個則是「馬拉松」,射程足夠長。
初段的亞音速飛行模式能有效增加射程,同時降低被敵方早期探測到的可能性。當接近目標時,將丟棄多餘部件,利用火箭發動機的加力進行衝刺,大幅提升速度至數馬赫,極大縮短敵方反應時間,提高突防成功率。「變速」還帶來其他好處,那就是能用最經濟的方式消耗燃料,以最大程度延伸射程。
在過程中,「鷹擊」-18A主要是貼近水面進行高速飛行,足以在較低的能見度接近目標,而不必擔心過早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等進入最後階段時,「鷹擊」-18A會突然加速,末端高速衝刺,配合其彈道機動和S型飛行軌跡,挑戰雷達防區內傳統反導和防空系統的攔截能力。所說的「目標」,其實更多是指高度防禦的航母戰鬥群。
航母編隊擁有層層防禦,難以突破。而「鷹擊」-18A顯然對周邊出現的「自由航行」的軍艦,構成威脅。回顧央視播放的畫面可以發現,還有另一款反艦武器「魚-10」重型魚雷的出現,精準命中074兩棲登陸艦靶艦。「魚-10」應用的先進的「尾流自導」模式,攻擊對方軍艦?
所謂「尾流自導」就是指魚雷能夠依據水面艦艇特徵,而精準鎖定艦船尾流,從而在正常飛行途中,突然做出「大轉向」,轉而加速衝向艦船艉部,進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