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一場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二)

民進黨毀憲亂政,擬對選罷法與憲訴法提釋憲, 藍批黔驢技窮 。圖/中央社
民進黨毀憲亂政,擬對選罷法與憲訴法提釋憲, 藍批黔驢技窮 。圖/中央社

李魚豪/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生

四、 中華民國憲法:連結傳統與現代的法律框架

自民國36年施行以來,中華民國憲法經歷了多次修訂,成為台灣地區現行政治運作的根本法律。這部憲法在連結傳統與現代的過程中,展現出其獨特的雙重性質。它既承載中國歷史的政治哲學,也融入現代民主制度的要素。可說是一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法律框架,反映中國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對民主制度的追求。

在台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的運作,展示民主制度的成功。這部憲法不僅為台灣的政治運作提供法律基礎,還對兩岸人民的身份認同產生影響。通過憲法的實施,台灣社會在民主、法治與自由方面取得顯著成就。而在兩岸關係中,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意義,早已超越法理層面。它代表著一種價值觀與制度選擇,值得兩岸共同反思。憲法所體現的民主與法治精神,為兩岸的和平發展提供思想基礎。

憲法的核心在於分權與制衡的設計。從設立五院制度,規定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的五權分立,形成獨特的政治架構,保障政府權力的均衡與制約。此外,憲法還對總統的選舉和權力做出了明確規定。誠如前述,憲法亦規定的總統制實行總統直選,使其成為全民投票選出的國家元首,顯著提升政府的民主正當性與公信力。統計,自實行直選以來,選民投票率始終維持在70%以上,顯示公民對民主機制的高度參與與支持。

在經濟領域上,憲法保障台灣地區人民的基本經濟權益,為其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憲法第十五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這一條款為個人財產與經濟活動提供法律保障,促進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此外,憲法框架內的經濟自由政策,亦吸引國內外投資,成為台灣在亞洲崛起的重要推動力。憲法所保障的經濟條文,不僅提升了個人經濟權利,也推動了整體經濟的繁榮,成為台灣在90年代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社會層面,憲法推動公平與正義的進程,並保障多元化的社會發展。憲法第七條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一條款對於促進性別平等,與族群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憲法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機制,成為台灣社會安定的基石。憲法的社會價值觀念,不僅體現法律對人權的尊重,也塑造台灣社會對多元文化的包容特質。

如何讓對岸人民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對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具有關鍵意義。憲法的制定承載著全體中國人民追求民主與法治的期望,其歷史背景應得到充分尊重與理解。其框架下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與社會平等,是憲法運作成功的有力證據。通過實例與數據,向對岸人民傳遞這些成就,有助於建立認知共識。此外,藉由反映的民主與人權價值,與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一脈相承。透過文化共鳴,可減少對立情緒。

儘管憲法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但現行政治體制仍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如何進一步保障少數群體的權益,提升政府透明度和反腐敗措施等問題,仍需持續努力。此外,隨著社會的變遷,台灣在應對新興社會問題(如老齡化、勞動力市場變化等)時,也面臨著挑戰。這些問題需要在法律和政策層面上得到解決,以確保台灣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中華民國憲法在其歷史上進行過多次修正與補充,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政治現實。最重要的修憲事件之一,便是1987年開放兩岸交流後的法律調整,它使得兩岸關係的發展,成為憲法改革的重中之重。隨著兩岸政治環境的變化,憲法的調整也成為未來台灣政治穩定與發展的關鍵因素。2005年的增修條文則進一步強化憲法的適應性,尤其在對外關係及兩岸事務上。這些增修條文為台灣在變動的國際環境中,提供更加靈活的法律框架。

台灣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對國際市場和貿易的依賴。如何在全球經濟變動中保持競爭力和自主性,是台灣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此外,台灣經濟發展中的收入分配不均問題,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挑戰。縮小貧富差距,實現更為均衡的經濟成長,對台灣的長期穩定和繁榮至關重要。

此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台灣為應對兩岸特殊情況而制定的重要法律。該條例通過促進農業、醫療、文化及經貿等多領域的合作,極大地增進兩岸人民的交流與理解。例如,台灣與福建省的農業技術合作、醫療機構的技術交流、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以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均有效推動兩岸經濟發展,增強了互信,促進了和平發展。

台灣社會日益重視憲法在當代治理中的適應性,尤其是在兩岸問題上,憲法的模糊性和開放性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工具。未來的憲法改革,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台灣對國際間政治環境的應對能力,也可能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提供新的法律依據。

尤其是在國際社會對兩岸問題的關注與干預中,台北政府的操作,越來越需要在憲法框架內尋找突破口。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使得政府在選舉、政策制定以及對外關係中,既承擔責任,也面臨來自國內外的壓力。地緣政治、兩岸關係、區域安全及國際承認等問題,讓台北政府在應對外交事務時,經常需要依賴憲法的框架來進行說明和調整。(未完待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