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日前藍白綠在立法院博弈互動,引發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合理性問題爭論,頗值得探討。長達25年未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以下簡稱財劃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部分條文修正案,據推估民進黨執政中央政府需要釋出3753億元統籌分配款給地方。執政的民進黨質疑此法修正,恐掏空中央政府財源。許多地方政府及議會則認為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源分配不均,修法已是不分黨派共識,擴大地方財源,可提升地方財政自主能力。
民進黨批評修改後的財劃法窒礙難行及粗糙 ;行政院稱明年度總預算恐或需重編 ,五個部門控訴預算匱乏,難以正常推動政務,不一而足。甚至反對者批判「程序」粗暴、草率,在「實質內容」上充滿兒戲、粗糙。然最後財政部長莊翠雲在質詢表示,因修法茲事體大,並不會重編預算。反觀贊成者卻認為,這將提高地方財政自主性,促進地方民生及關鍵設施建設,強化地方治理特色及品質。
從此後,中央與地方關係進入新的互動模式;在政黨政治互動下,中央與地方博弈關係,受到藍白政治聯盟與綠政治互動的連動及衝擊。
首先,中央增加統籌分配款分配額度。根據立法院最終三讀通過的版本,中央統籌分配款稅當中的96%列為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分給地方;其餘4%列為特別統籌分配稅款,由行政院決定分配。未修法前,中央統籌分配款稅的財源為所得稅10%、貨物稅10%、營業稅扣除依法提撥統一發票獎金後40%以及在縣市徵收土地增值稅20%。
經此次修法後,貨物稅維持10%不變;但所得稅提升至11%、營業稅扣除依法提撥統一發票獎金後提高至100%、土增稅則直接不計入統籌分配稅款。據修法前版本,2025年中央分配給地方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為4676億元,修法後則為8429億元,等於綠中央要再多釋出3753億元給地方政府。
其次,中央給予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並無改變。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淨收入扣掉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後,中央淨收入占比還是高達75%、地方只剩下25%,拉近中央與地方的占比,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比例應擴大,然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擴大,卻刪減一般性補助款,並無助提高地方政府的收入占比。
新財劃法修正後,唯一對綠中央政府影響即多分配3753億元,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並無改變。一般性補助款條文是防止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倒打一耙」,避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雖擴大,但中央政府卻刪減一般性補助款,若如此並無助於提高地方政府的收入占比。
再者,綠執政中央政府將因地方財源增加轉移事權給藍綠白地方。面對新版財劃法帶來的衝擊,主計長陳淑姿質詢過程中也再次聲明,否認有重編一事,基於經費隨事權移轉原則,將來也會移撥合理業務交予地方政府辦理。行政院宣稱:修法後「地方自有財源會大幅增加,但是並沒有通盤考量到事權的劃分,基於收入劃分要搭配事權來檢討。」
換言之,民進黨政府準備將原由中央財政買單的事務,轉移給地方處置,且減少或甚至無附帶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形同地方在財權提升後也增加事權。增加事權所需財政支出,也會排擠地方民生及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在這場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博弈過程中,綠中央可藉由轉移原中央事權給予藍地方,重新扳回一城。
最後,統籌分配稅的規模取決於中央與地方之相對支出需求,事權及財權合理劃分有待重新界定及釐清。事實上正常政府財政支出需求,也是為執行立法院通過之各種法律所需要。此次立法院內各委員竟然提出的17個修正版本,統籌分配稅的規模從最低為328億元,最高為7,633億元,相差20餘倍,這凸顯各政黨間及政黨內部,對中央與地方財權及事權界定,尚欠缺一致性共識。
中央政府固然應刪除浮濫編列,包含部會首長特別費及媒體宣傳費等,而非與人民攸關的國防安全、社會福利及醫療服務等。但地方預算也應刪除超額人事編制,解決為回饋地方選舉樁腳所安排人事。這不僅干擾地方治理善治目標,難以真正發揮選賢任能達成適才適所作用,反而導致地方增加財政資源成為派系、黑金及不正當政商關係到嘴的肥肉而已。
綜上所論,將近高達八成民意贊成財劃法修正,顯見修法不只一直是民意所趨,更是各地方政府帶來增加財源挹注的關鍵,這提升地方自主財政能力、加速地方建設發展。此次財劃法歷經三讀通過,為地方政府爭取更多財政資源,實現中央與地方資源公平分配合理性,降低中央對地方財政控制性及支配性,利於邁向合理及公正的分權、均權制度。
無庸置疑,透過修法將中央超額徵稅收與財政賸餘合理釋出,磐活地方政府擁有更多自主活用空間,反而致力於改善基層民生問題與推動重要基礎建設。當地方政府和基層民眾獲取更多財政資源,從而投入民生福利與基礎建設,俾利確保地方能依據需求發展,落實地方自治精神及達成地方治理善治目標。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