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賴清德總統發表任內第一次新年談話,沒有達到提升共識,激勵民心的效果,國人看不到台灣未來一年對外關係的方向;仍然抱持陳舊的「民主保護傘」概念,再次證明賴政府與世局脫節,誤判國際形勢;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將堅持與主流民意對抗的路線,繼續朝野惡鬥。
送走動盪不安、多事的2024年,各界希望從賴清德的新年談話中看到未來施政重點,引領台灣走出困局,結果卻是令人更感失望與不安,賴政府顯然勇於內鬥,怯於面對外部嚴峻又危險的挑戰。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三大法案部分條文修正案,居於「雙少數」的執政民進黨遭逢重挫,卻不願與在野黨溝通、協商、妥協,賴清德更強硬回應「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
民進黨勇於內鬥 毀憲亂政在所不惜
賴清德吃了秤砣鐵了心,執意罔顧民意,與在野黨對抗,他在新年演說中說,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賴清德低估了人民的智慧與記憶力,「憲法法庭」不久前才實質廢死,扼殺國會改革法案,沉淪為民進黨的司法工具,現在又變本加厲,故技重施。賴清德與民進黨也喪失了反省的能力,就在上週,立法院全面封殺了總統提名的7位大法官,凸顯憲法法庭早已喪失其公正性與權威性,賴清德仍要大法官充當政治打手,毀憲亂政莫此為甚。
民進黨主導的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由於缺乏正當性,於去年10月慘遭滑鐵盧,賴清德未能記取教訓,在元旦談話中還在大談,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根本就是變相鼓動更多罷免案,製造社會對立、分化與仇恨,也坐實了基隆市長罷免案只是大罷免潮「熱身賽」的傳言。
但對於人民最關切的兩岸關係,賴清德重申台灣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以及強調要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暗指中共對台灣的威脅。
對比前總統蔡英文在去年的元旦談話中主動、明確表示,期盼兩岸儘速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也期盼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共同尋求兩岸之間長遠穩定的和平共存之道,賴清德無意、也無力改善兩岸關係,乾脆迴避這個敏感議題,甚至連對等、尊嚴、健康有序交流的官樣文字都能免就免,充分暴露出他自陷進退兩難的窘境。
另一方面,賴清德的新年談話雖然沒有出現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但通篇演說只有台灣,沒有中華民國,彰顯台灣主體意識,甚至暗渡陳昌「台灣國家」概念,企圖在不激怒中共情況下,向台獨主張者做個交代,只是顯得理不直、氣不壯,底氣不足。
無法掌握川普2.0意向 賴政府搖擺不定
在對外關係上,賴清德仍是老調重彈,自吹自擂,念念不忘「撐起民主保護傘」;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以及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等。但美國學者專家早已警告,拜登政府倡議的民主自由價值與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已經過時,川普主張地緣戰略及經濟利益優於民主理念才是未來國際政治的主旋律。
相對於蔡英文能在新年談話中細數台灣與美國、南韓、英國等主要國家的具體外交成果,賴清德卻乏善可陳,連最重要的美台關係也都避而不談,暴露出民進黨政府欠缺溝通管道,無法掌握20日川普正式就任後的對台政策,當然難以提出具體政策指引。
從520就職演說、雙十國慶演說,乃至新年談話,國家領導人應利用重要談話揭櫫大政方針,國人則期望能梳理出未來國家走向,但到目前為止,除了繼續朝野惡鬥外,賴政府對國家前途何去何從,仍然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