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炸破車諾比輻射防護層引發大火 俄烏雙方互控犯案

防護罩被炸出一個大洞,並一度起火。圖/取自Zach Anders《推特》
防護罩被炸出一個大洞,並一度起火。圖/取自Zach Anders《推特》

俄烏戰爭開戰將屆3年,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多國介入斡旋下,停火似乎已見曙光,但當事雙方間的武裝衝突並未停止。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當地時間上周五(14日)凌晨2時許,一架俄羅斯無人機攻擊了車諾比管制區(Chernobyl Exclusion Zone)毀損核反應爐上方的防護罩,現場引發火災,第一時間已被撲滅。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澤倫斯基在個人社群平台發文:「一架攜帶高爆彈頭的俄羅斯攻擊無人機,襲擊保護全球免於車諾比核電廠(Cho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毀損的4號發電機組輻射外洩威脅的防護罩。這個防護罩是由烏克蘭、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共同建造的,大家都是為了人類真正的安全,而世界上唯一一個攻擊此設施、佔領核電廠、不顧後果發動戰爭的國家,就是如今的俄羅斯。這是對全世界的恐怖主義威脅。車諾比核電廠的防護罩遭到這架無人機的破壞,火災已被撲滅。截至目前,輻射值並未增加,我們仍在持續監測。根據初步評估,防護罩受損嚴重」。

負責監測全球核安的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消防人員和車輛在幾分鐘內就對夜間發生的爆炸做出了反應,廠內外的輻射值正常且穩定,但核電廠總工程師蒂塔丘克(Oleksandr Titarchuk)表示,「現在仍存在」放射性物質洩漏的可能性。IAEA目前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局長格羅西(Rafael Grossi)表示「沒有任何理由掉以輕心」。車諾比管制區負責人伊先科(Hryhoriy Ishchenko)表示:「如果遭攻擊位置再向側面移動15公尺,就會發生輻射外洩事故」。

俄羅斯隨即對烏克蘭指控做出反駁,更稱這是烏克蘭政府自導自演的作法:攻擊自己控制下的廢棄電廠,然後把責任推給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洛娃(Maria Zakharova)指控:「基輔政權就是會攻擊核能目標,因為他們把民用核能設施當成核能髒彈(dirty bomb),遂行核能恐怖攻擊」。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表示:「不可能襲擊這類核能基礎設施場址,任何指稱與俄羅斯有關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俄軍沒有做這種事」,佩斯科夫也強調,俄方先前表示未掌握到「確切資訊」。

發生在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在發生第4號反應爐爐心熔毀事件後,各國第一時間建造了臨時的防護設施,以防止超過200噸的輻射污染物質外洩。之後烏克蘭在外界援助下從2010年開始建造新的防護罩,並在2016年完工使用至今。遭到無人機撞擊破損的,就是這最外層的新建輻射防護罩(radiation shield),可防止未來一個世紀內進一步的放射性物質洩漏。

長年追蹤車諾比核災的英國朴茨茅斯大學史密斯教授(Prof. Jim Smith)一坦承,這次襲擊是對一處關鍵設施的可怕攻擊,但他並不擔心輻射風險。史密斯教授指出,受損的外層屏蔽層下方,還有一座厚厚的混凝土「石棺」(sarcophagus),裡面才是核災產生的放射性粒子和灰塵。

車諾比庇護基金(暫譯,Chernobyl Shelter Fund)負責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的艾文斯(Simon Evans)將這次襲擊描述為「對脆弱的核設施的一次極其魯莽的攻擊」,「此防護罩從來就不是為了抵禦外部無人機襲擊而建造的,而是一個複雜的除役裝備,用於容納其中的放射性物質,並幫助安全拆除受損的反應堆」,目前了解這次襲擊似乎擊中了用於遙控拆除反應器的起重機的維護系統,而外部和內部包層的損壞「似乎相當嚴重」,需要對損壞情況進行更全面的評估,然後才能確定損失成本。艾文斯強調,建造此防護罩的任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核安全合作」,有40多個國家參與其中,「自從戰爭開始以來,國際合作就在魯莽行為下被破壞,真是令人悲痛」。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