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下週一(2/24)屆滿3週年,美國與俄羅斯高層1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會談,烏克蘭和歐盟都沒參加。《日本經濟新聞》發出報導稱,烏克蘭戰爭如何結束,可能成為未來國際秩序和勢力劃分的分山嶺,現在中國必將設法推動21世紀版的「雅爾達會議」,為未來掌控世界秩序鋪路。
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與蘇聯領袖史達林,在克里米亞的雅爾達(Yalta)舉行歷史性會談,並簽署了《雅爾達密約》(Yalta Agreement)。當時這場會議核心內容包括:戰後歐洲勢力劃分——將德國分割為美、英、法、蘇四占領區,最終導致東西德分裂;史達林同意在歐戰結束後3個月內對日宣戰,作為交換,蘇聯獲得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等領土。此外,確立戰後國際組織基本架構,最終催生了今天的聯合國。
這場會談雖加速二戰結束,但同時也成為冷戰的起點,讓東西陣營對立長達數十年。最重要是,小國命運被大國擺布,當時的中國更是連參與機會都沒有。80年後的今天,俄烏戰爭讓全球局勢再變動,而美中俄三國似乎正暗中策劃一場現代版的「雅爾達2.0」,重新分配世界勢力範圍。
《日經新聞》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在一篇報導中指出,中國正試圖彌補當年未能參與雅爾達會議的遺憾,並透過影響俄烏戰後秩序,擠身全球「三巨頭」之一。
報導稱,傳美國可能提議派國際維和部隊駐紮烏克蘭,中國則展現高度興趣。《華爾街日報》透露,北京甚至主動向華府建議,由中國主辦美俄高峰會,並表示解放軍願參與烏克蘭的維和任務。這與中國過去在國際維和行動上的消極態度大相徑庭,顯示北京試圖在俄烏戰後發揮更大影響力。
當年雅爾達會議由美英蘇三國主導,如今隨著中國崛起,美中俄似正形成一個新「三巨頭」。報導說,當年雅爾達會議召開地里瓦幾亞宮(Livadia Palace)已掛上一幅畫作,描繪著習近平、普丁、川普三人共坐一室,作品直接命名《雅爾達2.0》。這一細節讓外界更加猜測,新版雅爾達會議或即將到來。如若新版雅爾達會議真的發生,決策影響的不僅是烏克蘭,也將對台灣造成深遠影響。
報導表示,若美中俄達成某種妥協,使俄羅斯能在保有部分烏克蘭領土情況下停戰,恐將強化中國武統台灣的信心。中國可能認為,若俄羅斯能藉武力取得戰略目標麼北京未來也能比照辦理,不懼西方制裁與國際壓力。
報導指出,中國雖然積極推動自身成為國際新秩序的決策者之一,但美國是否願意接受中國與美俄平起平坐,仍是未定數。目前,美俄高層在沙烏地阿拉伯展開會談,並非中國主導,這對北京而言不是好消息。此外,美國近期調整對台政策,在國務院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表述,強調希望兩岸問題能在「不受脅迫」前提下解決,也引發中共不滿。
「雅爾達2.0」是否真會發生仍待觀察,但若成真,全球版圖的變動將不亞於二戰後的冷戰格局。對台灣來說,也將是一場攸關生存的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