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暗料理到全球美食 柳洲螺螄粉如何「逆天改命」

柳州螺螄粉酸、辣、臭、香的獨特風味,吸引各地饕客。圖/取自新華社
柳州螺螄粉酸、辣、臭、香的獨特風味,吸引各地饕客。圖/取自新華社

據央視新聞3月7日報導,大陸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副總經理張樹新說:「甘肅土豆、寧夏枸杞、重慶檸檬、廣西白糖,搭乘新通道班列走出大山向大海。柳州螺螄粉也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香飄海外」。

作為廣西柳州的特色美食,螺螄粉以其「酸辣鮮香」的獨特風味吸引著南北食客。2014年,隨著袋裝螺螄粉問世,小小螺螄粉逐漸成為「網紅」美食,風靡一時。2020年,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柳州市螺螄粉產業園中,一家螺螄粉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在包裝螺螄粉。圖/取自新華社

柳州市螺螄粉產業園中,一家螺螄粉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在包裝螺螄粉。圖/取自新華社

近年來,柳州市持續加快螺螄粉「走出去」的腳步,一個覆蓋農業、食品工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螺螄粉產業正日趨完善。據柳州市商務局數據,2024年前三季柳州市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545.1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8%。

極目新聞指出,這其中也有文化輸出與網紅效應,得益於社群媒體傳播,在YouTube、TikTok等平台上,螺螄粉的「臭」與「真香」反差成為流量密碼。李子柒製作螺螄粉的影片播放量超億次度;國際明星如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和美食博主試吃推薦,進一步打破文化隔閡;《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將螺螄粉與中國飲食文化連結,賦這廣西小吃文化符號意義。

另外,跨境電商平台再推一把,螺螄粉直達歐美、東南亞消費者,也降低出海門檻。對海外華人而言,螺螄粉是「鄉愁消費品」;對外國消費者,則是體驗中國地域文化的窗口。

柳州螺螄粉的全球化成功,是「地方小吃工業化+文化IP化+政策賦能」的典範。螺螄粉其「酸辣臭香」的味覺衝擊:極致的感官體驗,饕客變成癮性味覺組合體:酸筍的發酵臭味、辣椒的味蕾刺激、螺螄湯底的鮮香,形成「痛並快樂著」的味覺記憶點,類似臭豆腐、藍紋起司的「逆向吸引力」,激發獵奇心理。國際版螺螄粉調整了辣度、酸度(如推出番茄口味)、減少酸筍分量或提供獨立包裝,慢慢地讓更多數人能接受這奇特的滋味。

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陳偉在一家老酸水菌種庫直播介紹酸筍。圖/取自新華社

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陳偉在一家老酸水菌種庫直播介紹酸筍。圖/取自新華社

社群網站的「病毒式傳播」,TikTok、YouTube上「外國人第一次吃螺螄粉」的誇張反應——捏著鼻子、皺眉到感覺真香呀!娛樂的反差效果,吸引數億點擊量。電商平台全球化:通過亞馬遜、亞超網站、Shein食品線等渠道,讓「柳州直發全球」。由於真空包裝和鎖鮮工藝的突破,使螺螄粉保質期長達6-12個月,解決跨國運輸難題。

螺絲粉的臭味反而成了廣告推廣的利器,航空公司、辦公室因煮螺螄粉被投訴的新聞頻上熱搜,反而激發人們的好奇;品牌方順勢玩梗,推出「室內友好款」或「淡臭版」,將爭議轉化為話題熱度。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