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鈞專欄】從烏克蘭事件看台美關係的脆弱性

烏克蘭戰爭陷入膠著又面臨美國壓力,烏克蘭士兵發射無人機。圖/取自烏克蘭政府官網
烏克蘭戰爭陷入膠著又面臨美國壓力,烏克蘭士兵發射無人機。圖/取自烏克蘭政府官網

張凱鈞/台北文明人權協會理事長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全面算計世界各國,就是要將美國在全球的利益最大化,在這樣現實且殘酷又不講武德的國際外交情勢當中,台灣處境更顯艱辛,而近日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的口角鬧劇,更是預言台灣未來處境將會備感壓力,畢竟台灣安全長期依賴美國的軍事支持與國際政治環境穩定,今日川普為了施壓烏克蘭向俄羅斯讓步,甚至讓烏克蘭自身獻祭出國內的礦產,川普可謂是各項軍事與外交工具通通用上了,身為美國盟友的烏克蘭,到最終卻被美國政府出賣了。

三年前烏克蘭戰爭爆發時,台灣就有人提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示,民進黨政府卻不以為意,還將這類警示的勸世說貼都歸類為中共的認知作戰,如今美國公然掠奪烏克蘭的礦產,還嗆聲只要不順美國的指導,美國就直接不給予烏克蘭任何物資和軍事上的支持,這也使台灣更應審慎評估自己的處境。台灣的戰略地位固然重要,但美國在第一島鏈還有日本與菲律賓等盟國,若美中發生衝突,美國是否真會全力協防台灣,仍存有不確定性,畢竟翻開過往的歷史,美國一向以自身利益為優先,當戰略利益出現變化時,過去與美國有好的盟友往往最先被美國拋棄。

但民進黨政府仍將希望單純寄望於「護國神山」台積電投資美國的身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近日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計劃建設更多晶圓廠與研發中心,藉此鞏固台美合作。這筆龐大的投資能否真正換來美國更堅定的承諾,仍值得商榷,川普始終對是否要軍事協防台灣未給任何承諾,且川普對台灣的態度一直較為冷淡,過去更多次批評台灣「偷取」美國半導體產業利益。若台積電的大量投資導致技術外流,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將大幅下降,這也會使民進黨號稱保護台灣的「矽盾」減弱,台灣更加難以自保。

台灣應認清國際政治的現實,寄望台積電換取美國協防的保證,只是自我安慰。真正能確保台灣安全的是兩岸的善意互動,民進黨政府應拋棄意識形態對抗,與中國展開實質互動,以降低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且持續強化自身國防自主能力與建構穩健靈活的外交政策,才能確保台灣的長遠安全與發展。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