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安友:川習可交易難妥協  世局與台海充滿變數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20日指出,美中會交易但不足以穩定雙邊關係。圖/衣冠城攝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20日指出,美中會交易但不足以穩定雙邊關係。圖/衣冠城攝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20日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在內政與外交上都與前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有很大的變化,充滿了不確定性。由於個人使命感與國家目標有很大的差距,川普與中共領導人習進行即使交易也不足以穩定雙邊關係,整個世界、特別是台海仍將處於高度不穩定狀態。

應「台北論壇基金會」邀請,黎安友以「川普2.0:美國的亞洲政策何去何從?」(Trump 2.0: What Next for U.S. Policy in Asia?)為題,在台北發表演說。他表示,川普基本的目標是要恢復美國在1950年代的製造業榮景,讓國內經濟復甦,但是這在全球化時代很難達到。川普的商人性格認為一切都是「生意」,都是可以談判和交易,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北韓,自然也包括台灣。這都讓他的外交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因為不知道他交易與談判時所衡量的利益標準為何,因為他不談意識形態或價值觀。

他指出,川普的國際觀是大國政治,俄羅斯是大國,中國也是大國,但是美中俄新三角關係會不同於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構想的舊三角關係,但這會是未來美中互動的國際背景。

而美中關係比美俄關係更為複雜,黎安友指除了川普團隊內有不少對華鷹派,美中也存在重大的競爭,主要在四個方面:

第一是安全方面,焦點會在台灣與南海;第二是外交方面,川普就比拜登低調,減少對外援助,而中國有一帶一路與南方國家建立深厚關係;第三在貿易方面,這點美國依賴中國商品,所以討不到便宜;最後,在科技方面,中國在電動車與AI方面進步很大,但是整體上美國仍保持領先,可是川普上臺後,大幅刪減教育經費,可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黎安友指出,中國雖然說「東昇西降」,但他認為美中國內各自有各自的難題,美國也有其韌性,所以美中競爭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這兩個競爭的大國會不會進行交易呢?黎安友認為不可排除,雖然習近平可能認為幾年內攻台時機成熟,但他寧願與川普交易。川普為了貿易平衡,可能會放棄亞洲盟友、停止對台軍售、停止批評中共人權等等,但是習近平不可能在朝鮮半島、南海作太多讓步,也不會承諾以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這就會讓「交易不足以大到穩定雙邊關係」,所以美中未來還是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讓中國周邊國家特別是美國盟友,會盡可能保持外交與戰略的彈性與應變能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