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中國大陸與美國在各領域內角力已成既成事實,就連詞語翻譯都可看出端倪,從亞太(Asia-Pacific)到印太(Indo-Pacific),毫無疑問,閱讀西方的印太地區(the Indo-Pacific region),從中看出翻譯詞語背後的描述性差異以及地緣政治中的角力,美國當然要削弱中國大陸在亞洲的影響力,從川普第一次執政後,美國漸漸以印太正式取代亞太在各種美國的官方及學術文獻中。印太(Indo-Pacific)比亞太(Asia-Pacific))範圍更大,足見美國的地緣戰略的高度,從印度西岸一直延伸到美國西海岸,涵蓋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這無疑是一種戰略的宣示。
事實上,中國大陸對外主張及亞太看法,中國大陸一直以來視亞太地區為其發展的重點核心區域,因為這是其周邊國家和地區,自然強調區域穩定對大陸自身經濟和安全發展的重要性。中國大陸倡導區域經濟一體化,支持透過貿易協定和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共同發展。
亞太(Asia-Pacific)涵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地理和經濟區域,這個區域在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亞太地區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島國等,涵蓋了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和多樣性的國家。亞太地區的政治局勢多樣且複雜,涉及地緣政治競爭、領土爭端和區域合作等問題。同時亞太地區有諸多經濟合作機制,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這些合作機構的目的在於促進地區內貿易和經濟一體化。
然而,亞太地區並不平靜,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中美競爭,中國大陸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加劇,特別是在軍事、經濟和外交領域,現在就連用語的翻譯也有一別苗頭的味道。當然美國依然是亞太的軍事強國,而中國大陸則在經濟上日益突起,自然產生雙方在貿易、科技、軍事影響力等領域存在諸多摩擦。
另外包括南海爭議、韓半島問題以及臺灣問題,也都是亞太地區重點爭議且敏感性的議題。更由於亞太地區的文化多樣性,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舉凡民族與宗教和哲學及文化上,到東亞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的影響力,再到東南亞的多元民族的背景,都使得亞太地區的文化迥異,且影響力遍及全球,故亞太的複雜性可見一斑。亞太地區基本上就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多元化區域,對全球的影響不會褪色。
美國的印太(Indo-Pacific)是美國外交政策中涵蓋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廣大區域。這個區域包括了東亞、東南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美國的印太主要目的是促進該區域的穩定與繁榮,同時對抗來自中國大陸等地的挑戰。美國的印太強調美國對該區域的承諾,並表明美國將在這一地區繼續維護其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更凸顯出美國的國家利益。
故美國的印太反映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意圖,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安全領域,美國都希望能夠繼續發揮領導作用,並且維護這一區域的秩序與穩定。美國更進一步積極與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盟友加強合作,推動多邊合作機制,例如四方安全對話,這是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四國合作框架,目的當然在於圍堵中國大陸以確保區域安全與發展。
更為衝突的是,美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行動,確保區域安全。這包括與多個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以及軍事合作,以應對潛在的威脅,特別瞄準的是中國大陸的軍事擴張。
總之,中美在印太地區的衝突與角力已白熱化,擴展到用語詞彙;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主要伴隨著中國大陸和印度等國家的崛起,使得亞太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關鍵重點地區,但同時地緣政治競爭和安全挑戰也將繼續存在,當然取決於中美間的互動。
從亞太(Asia-Pacific)到印太(Indo-Pacific),一個是主導位置,一個是話語權,使兩國在經濟、軍事、安全和地緣政治等多方面的利益產生更直接的衝突。現在從用法和稱謂也都明擺著中美對抗無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