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2028年如果再由民進黨執政,國民黨恐將淪為永遠的在野黨,或可仍然擁有多數縣市首長,但欲在立法院保持最多席次乃至過半席次,將是嚴峻的挑戰。
國民黨2028要贏,目前最被看好的人選是臺中市長盧秀燕,她市長政績卓著,媽媽型人設廣獲好評。她的問題跟侯友宜類似,缺乏中央政府的執政歷練,對於國防、外交、經濟、兩岸等重大問題,既無掌理經驗,也尚未建構系統性政見。她如果順利獲得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能否打敗欲圖連任的賴清德,猶未贏得支持者信心。
她現在面臨一個重大抉擇,也是一個重大決策,就是要不要參選黨主席?如果參選,她有可能擠下朱立倫,然後分心、分身於掌理黨務,將承擔黨的一切得失,然後統領國民黨投入2026年地方公職選舉。如果一切順利過關,她才能取得2028入場券,得以候選人同為黨主席的便利身分投入大選。
下次總統大選,賴清德面對諸多不利因素,未必得心應手,國民黨如有適當人選,並且取得與民眾黨的合作,以上次大選合計取得近六成選票的紀錄,未嘗沒有可能出現政黨輪替的機會。盧秀燕當選的希望濃於近三次的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朱立倫、韓國瑜、侯友宜。不過,在黨主席選舉的進退考量,對於她未來參選總統影響重大,將是攸關勝負的一個重大變數。
她參選黨主席最重要理由是統合政黨及總統選舉的資源與步調,畢竟過去兩次大選中,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和黨主席都不是同一人,被認為是重要的敗選原因。其實,問題並非出在兩頭馬車,主要在於候選人不夠強,沒有顯著優於對手的主觀條件,加上兩岸關係形塑的政治氛圍有利於民進黨。如果韓國瑜、侯友宜競選總統時,都是國民黨主席,難道就有勝算?事實上,沒有充分事證可以確定當時的黨主席因非候選人就未戮力輔選,或者因兩頭馬車就不能並駕齊驅。
盧秀燕如果基於總統大選同執一馬車的便利而參選總統並執掌黨務,反而有諸多風險必須承受:
1、分化黨的團結:國民黨目前整合度算是高的,沒有明顯的黨內矛盾,如果為了爭奪黨主席而爆發內鬥,將嚴重影響黨的團結。即使輸的一方支持盧秀燕參選總統,力道也不會太大,一個分化的政黨要對抗一個高度團結的政黨,勝算小很多。
2、分身又分心,市長與黨務難以兼顧:國民黨黨務繁雜,每天都處在戰鬥狀態中,而且黨庫虛空,黨主席每個月必須募款三千萬元以上。盧市長在臺中辦公,如果要兼顧臺北黨中央的事情,分身乏術,兩頭分心,既有礙市政,也無法搞好黨務,對她的聲望提升與資源累積沒有好處。
3、承擔國民黨包袱及戰鬥成敗責任:國民黨目前面對「大罷免」的嚴峻考驗,其他黨務也十分棘手,不易妥善處理而廣獲好評,被黨內外攻擊而失分的議題不計其數,如果擔任黨主席,就必須承擔一切成敗責任;加分很難,失分容易,何必自討苦吃?
4、暴露個人的弱點:盧秀燕曾任立法委員,現任市長,所承擔的事都是建設性的,沒有太多爭議性與鬥爭性的事,所以較能呈現個人美好的一面。掌理黨務大不相同,必須處理諸多政黨惡鬥、利益分配以及左右為難的事,難以面面討好,反而經常陷入漩渦中,甚至暴露個人弱點,不利於人設營造。盧秀燕目前形象清純,廣獲喜愛,何必自陷於苦境中?
5、與民眾黨合作的轉圜空間變小:2028年勝負的一大關鍵是能否取得民眾黨合作,而以目前兩黨存在的潛在矛盾與心結而言,黨與黨之間的全面合作牽涉很廣,較難成局;如果是盧秀燕個人爭取民眾黨人望最高的人合作,加上個人性的恩賜,合作機會較大。盧秀燕在這方面已累積一些資源,如果在未來兩次選舉中巧為操作,對於她個人和民眾黨個別人士之間的親善關係營造將有助益,對於總統大選的合作有加分作用。
總的說來,盧秀燕不參選黨主席,對於未來競選總統應該是利大於弊,反之則弊大於利。現階段最好能與朱立倫分進合擊,一人專注於黨務,一人厚植參選總統的資源,兩人合作無間,必有利於國民黨和盧秀燕取得執政大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