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
【編者按:本文乃集結本網近日陸續發表之《張榮恭:連戰和平之旅二十年啟示大》系列相關文章一至四,以完整面貌於0429「連胡會」暨兩岸和平之旅之際,再次重溫當年兩岸重大史實紀要,並供讀者參考。】
整整二十年前的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到大陸進行「和平之旅」,訪問了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四個城市。這是1949年國民黨遷台後的創舉,對兩岸關係及國共關係的意義之重、影響之大,都是空前的:連戰「和平之旅」,既改變了兩岸關係,也改變了國共關係。兩岸關係方面,當時陳水扁宣布了等同於「台獨」時間表的「制憲」時程;大陸以《反分裂國家法》進行反制,雙方處於統獨對決態勢。連戰大陸行,展現了台灣反獨促和的理性力量,為三年後國民黨八年執政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鋪平了道路。國共關係方面,1945年蔣介石和毛澤東重慶會談,仍未達成中國的和平,直至兩岸隔海分治。一直到「和平之旅」,國共領導人才實現時隔六十年的正式和解,值得載入史冊。如今,兩岸雙方當局對立愈趨嚴重,統獨對抗更加尖銳,甚至連兩岸民間交流都受到民進黨政府打壓。殊不知兩岸和平統一的概率若減少,只會導向非和平統一。因此,二十年前的連戰大陸行,極具啟示。
統獨正趨對決 排除戰爭引信
當時,海峽兩岸處在可能爆發統獨攤牌的時刻。台灣執政者陳水扁於2003、2004年連續鼓吹等同於「台獨」時間表的「制憲」步驟——2006年底舉辦「新憲法」公民投票複決,2008年5月卸任前完成制定「新憲法」。所謂「新憲法」便是要推翻「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以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遂行「法理台獨」。
大陸面對此一形勢,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2005年3月14日通過並即時實施《反分裂國家法》,規定以非和平方式應對三種情況:「發生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就形成兩岸雙方當局走向對決的態勢。
至於國共關係,1949年之前的兩黨內戰,演變成1949年之後的兩岸分治。蔣介石時期的密使傳訊,均無結果;蔣經國時期的密使溝通,順利實現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李登輝時期的密使互動,促成建立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機制,並同步維持不定期的海外密使會面。而一直到連戰「和平之旅」時,國共兩黨領導人才首次見面。
連戰之行既向海內外傳達台灣在野陣營以行動落實兩岸交流對話的主張,也實現了連戰對於國共和解的意志。加上美方採取措施抑制「台獨」,終於使得《反分裂國家法》的非和平方式毋須動用。「和平之旅」後,兩岸民間交流持續擴大,國共溝通成為常態,原本一觸即發的統獨對決得以化解。北京一位重要智囊告訴我,「連主席拔除了兩岸戰爭的引信」。
改變兩岸關係 改變國共關係
因此,這趟八天七夜的訪問,既改變了兩岸關係,也改變了國共關係。美國白宮國安會人士告知國民黨,小布希總統評價為「一次歷史之旅(a historic trip)」。而發生在1972年2月、同樣為八天七夜的尼克森總統大陸行,他自己評價為「改變了世界」。
「和平之旅」並非突如其來的舉動,而是為了給台灣民眾在兩岸對抗之外,另有對話的選擇;在兩岸戰爭之外,另有和平的選擇。當時,是按連戰2004年的「和平路線圖」推進的。先是成功促成2005年2月突破性的兩岸春節包機直航,同年3月,副主席江丙坤到大陸成功破冰。這兩項行動為連戰之行做出完善鋪陳。
2005年3月31日晚,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宴請江丙坤時表示,「我們」邀請並歡迎連主席訪問大陸。時任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兼大陸事務部主任的我解釋說,當年是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會談,現在盼由總書記胡錦濤邀請連戰。賈慶林離席出去打了電話,回座後表示,就以胡錦濤名義邀請。陸方於此展現了最大誠意。
1989年5月16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時,鄧提出此次見面的目的是「結束過去,開闢未來」。這就標誌著中蘇兩國之間及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共產黨之間,正式告別五十年代後期以來的交惡狀態。這幾乎完全一致的八個字,一度就要同樣作為國共兩黨領導人見面的目的。
行前,陳水扁表達了盼與連戰通電話的意願,用意是對外製造連戰向他報備的印象。連戰幽默回應何妨「報他一備」。於是行前一天,即4月25日下午,連辦秘書向扁辦撥去電話,旋即連、扁兩人通電話11分鐘,林豐正和我在場。扁說「連主席,辛苦了」,此行「很有意義」。扁不忘以執政者身分作出「叮嚀」。連戰表示,中國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公開透明,基本主張不會增也不會減,旨在追求兩岸和平,為民眾謀福祉;又說,此行不會干涉公權力,若有成果,可以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最後陳水扁表達了「祝福」。
陳水扁於此所表現的包容態度,相較於當前賴清德與民進黨任意攻擊詆毀兩岸交流和國共互動,賴顯然遠遠不及扁,甚至蓄意把台海局勢搞到不可知的最壞地步。
和平宜早不宜遲 令人感念中山陵
4月26日下午,連戰偕同夫人及三位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近七十人,搭乘包機經香港抵達南京。連戰在祿口機場專門設置的講台發表講話,出口即說「相見恨晚」,「中國國民黨非常想念大家」。我的體會是,相見恨晚有推動兩岸和平宜早不宜遲之意;想念大家則指兩岸人民本即一家人。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胡一虎靠近來低聲向我說,獨家拍攝到我拭淚的動作,當晚將有全球一億華人收看。誠然,1996李登輝出任首位民選總統,發表就職演說提出「和平之旅」,獲得現場兩萬聽眾長時間熱烈掌聲,我即以總統府國統會研究委員身分向李辦提出報告,建議李登輝晉謁南京中山陵。如今,正由連戰付諸實現。
26日晚,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省長梁保華在金陵飯店會見及宴請連戰伉儷和全團。李源潮後來出任大陸國家副主席。梁保華接任省委書記後,於2009年11月訪台,首開省委書記訪台的記錄,是我擔任黨的副秘書長時,執筆寫去邀請函。
28日下午,訪問團兵分兩路。連戰伉儷與三位副主席等,前往故宮參觀。曾是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居所與施政之處的故宮,是所有訪問北京的境外貴賓必到的。2017年11月川普總統來訪時,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此向川普介紹說,中華民族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稱為龍的傳人。這句兩岸人民都熟悉的話,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台灣傳唱到大陸的「龍的傳人」歌詞。
同一時間,秘書長林豐正帶領黨務部門主管和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等人士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工作會議。一方面確認翌日登場的「兩黨峰會」(陳雲林用語)所有安排,以求完善。另方面就今後兩黨溝通平台進行討論,以形成制度和機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作用。由此形成了五大機制:年度性兩黨高層對話、年度性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基層黨際交流、台商權益保障、遇事溝通。
其後事實證明,高層對話與兩岸論壇均對兩岸合作互利、台海和平穩定產生積極效果,經得起檢驗。但這兩項年度性活動於2017年後因國民黨自身的因素而中止,至為可惜。
兩路人馬赴人民大會堂會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此會見並宴請全團。賈慶林說,在跨越六十年後,兩黨領導人即將見面,「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他引用魯迅詩句說:「度盡刼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連戰表示,要為兩岸關係帶來和平與希望。
4月29日一早,我應約並邀蘇起與中央台辦孫亞夫、李亞飛就兩黨峰會新聞公報的文字作最後確認。在4月18日的北京磋商時,我已要求原稿中所有的推動兩字,均改為促進,以符合國民黨從台灣在野的地位著力,獲對方接受。後來我又認為有一處還是改稱促進為好,便藉此機會再提出來。對方問:「是否一定要改?」我說:「還是請改」。對方表示:「那好!只是我們九常委還要再走一次」。
這意思是說,預定發佈的新聞公報,已經通過中共最高權力機構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核閱。畢竟這是國共兩黨歷經曾戰曾和、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之後,六十年來第一份正式和解的文件,必然要以最慎重方式處理。
據陸方記載,當年周恩來和尼克森、季辛吉在北京談妥了上海公報的內容,轉赴杭州後,由於國務卿羅吉斯沒有參與這項談判,便向尼克森提出質疑,要求修改。然而,既定的內容文字已獲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程序慎重,畢竟此為兩國對立二十多年後走向關係正常化的第一份文件。尼克森促季辛吉把羅吉斯的意見反應給周恩來。毛澤東獲悉後指示,除了關於台灣問題的表述不得易動外,其他部分經雙方同意,可作調整。
國共兩條路線 均圖振興中華
29日上午,連戰前往五四運動發祥地及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心的北京大學發表演講,主題為「堅持和平,走向雙贏」。連戰開門見山就說,「北大是我的母校」。在六百多位聽眾尚未會意過來時,他接著說,「是我母親的學校」。頓時全場響起熱烈鼓掌。
連戰從早年北京大學自由主義校風跨海傳到台灣大學落地結果講起,指出北大是大陸自由主義的先鋒,台大是台灣自由主義的堡壘。再講到近代中國因遭列強欺凌,產生了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兩條路線,都是為了圖民族富強、人民康樂,繼之為國共相爭,兩岸隔絕,分別實施不同的政治和社會制度。
連戰介紹了蔣經國領導台灣創造了世所讚譽的「經濟奇蹟」,進而發展民主政治。連戰也肯定鄧小平推動大陸改革開放的成就,還用鄧小平的四川口音來引述鄧說的改革開放「動搖不得」。全場又是一片掌聲。
演講中強調「未來和願景」的重要性。他借用邱吉爾首相所說:「假如我們一直為過去和現在糾纏不清,就很可能失去未來」。進而提出未來及願景的三個主軸:多元與包容、互動與雙贏、維護現狀與堅持和平。其中最通俗的一句話是:「兩岸合作,一起賺世界的錢,有什麼不對?」又是一陣掌聲。結尾引述里根總統說的:「假如我們不做,誰來做?假如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期勉大家一起「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
演講內容涵蓋中國的近代歷史縱軸和澎湃思潮橫軸,全程四十分鐘,沒有攜帶講稿,一氣呵成,堪稱經典。在場六百多位師生起身報以一分多鐘的熱烈掌聲。
連戰還接受五位師生提問。校方向連戰贈送了他的母親趙蘭坤在北大前身燕京大學就讀時的學籍資料和學習記錄複製本,極具人情味。場外有不少學生自製布條,有寫著:「連哥!您讓中國人感動!」有寫著:「國共和解 中山不死」!
事後我獲悉,一是胡錦濤觀看了連戰演講的電視直播,進一步了解這位就要在下午見面的對手。二是陸方曾集會討論是否就這場演講進行直播,決定基於互信而作出分秒不差的直播(1984年雷根在上海復旦大學的演講轉播,有一小節的秒差)。
後來有台灣媒體負責人問連戰,為何北大演講能夠不看稿而如此順暢?答說:「徵集意見,自己思考,自己寫的」。讓我想到尼克森曾問邱吉爾的兒子,為何其父演講精闢又能不看稿?邱吉爾的兒子表示,因為他的父親是自己寫講稿。
一甲子握手 六十年文件
29日下午3時,是萬眾高度矚目的時刻。連戰伉儷等人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進入,胡錦濤已在北大廳等候。連戰走過長條紅地毯,兩人同時伸出右手緊握。這是一甲子的握手,標誌著國共兩黨正式和解,解決了中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政黨關係。兩岸關係即因國共內戰而造成,所以這次握手也指引了兩岸關係應走的方向。連胡兩位的手握住了36秒,身體也移動角度,供中外媒體捕捉這歷史的剎那。攝影機的閃光燈久久未停。連戰繫著藍色領帶,胡錦濤繫著紅色領帶,可謂領帶政治學。
外國主流媒體也作了現場直播。遠在美國的CNN主播指出,國共兩黨領導人上一次相似的場景,是1945年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如此宏觀的報導,反映了連戰之行在台海局勢和東亞政治上的份量。
胡錦濤相繼與連夫人和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及秘書長林豐正握手後,移步到東大廳,和已在場的訪問團全員合影後,進行會見交談,訪問團全員參加,開放給媒體採訪。中共方面參加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吳儀、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等。
胡錦濤肯定了連戰走出「歷史性的一步」,為兩岸關係帶來春天的信息。認為國共兩黨雖然還有分歧,仍可求同存異,透過交流對話,共謀兩岸同胞福祉,共創美好未來。他稱頌孫中山先生是第一位號召「振興中華」的偉人。表示大陸願與台灣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黨派、團體、人士對話交流。
連戰講話表示,此行來得不易,是以中華民族一份子並抱持人文情懷與和平期盼而來。指出「過去不能改變,但是未來可以掌握」。
3時30分,兩黨各十位人士再移步到福建廳,以長方形桌進行正式會談,持續到5時10分。我有幸恭逢其盛。當年尼克森就是在福建廳和周恩來會談。固然福建廳有地利之便,是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進入後較近的場所,但因福建省曾是美國和中國大陸對立及兩岸對峙的前沿,所以「尼周會」「連胡會」都在此,亦有啟動和解之意。
連戰先作長篇發言,說明了台灣民眾當家作主的傳統與意志,指出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強調國民黨的基本立場是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認為兩岸應該建立經貿合作機制,形成互利互惠關係,最終建立共同市場;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進而達成和平協議,確保台海和平穩定;台灣需要國際活動空間,尤其迫切需要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國共兩黨應該建立溝通平台,促進兩岸關係良性循環。
江丙坤應連戰之請,成為這場會談除了連胡兩位之外的唯一發言者。他論述了兩岸經貿合作的必要性及共榮前景。
胡錦濤回應表示,大陸原本就理解和尊重台灣民眾愛鄉愛土的情懷與當家作主的願望,現在聽了連主席所說,將會更加予以重視。胡錦濤介紹了大陸「三步走」的現代化建設,指出遏制「台獨」才能保證兩岸和平。
胡錦濤就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1、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2、兩岸加強經貿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3、兩岸平等協商,加強溝通,擴大共識;4、鼓勵兩岸民眾加強往來,增進了解,融合親情。
願景創和平 兩岸互利顧民生
會談結束後,林豐正和我陪同連戰到北京飯店召開記者會。我以黨的發言人宣讀了「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會談新聞公報」,全文一千二百字。內容包括:以「正視現實,開創未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兩岸同胞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作為「兩黨共同體認」,提出五項願景(詳略):1、「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2、「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3、「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經濟合作機制」;4、「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空間問題」;5、「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記者會結束後,連戰伉儷與副主席們及秘書長前往中南海瀛台。胡錦濤在此設宴款待,贈送了連戰祖父雅堂先生於民國三年因日本據台而拒當日本人、要求恢復中國國籍的申請書影印本(原本保存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舘)。
從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迎接、東大廳會見、福建廳會談,再到瀛台晚宴,如此高規格安排在兩岸互動上,直到現在二十年都沒有被突破。
4月30日近中午時分,訪問團飛抵西安。連戰是其家族遷台的第九代,於1936年在西安出生,八歲時離開這裡。此行立即前往他上過學的後宰門小學,沿途路邊的民眾擠滿好幾層,水洩不通。後宰門小學校長致歡迎辭時,稱他是老學長;六位小學生吟歡迎詩時,稱他為爺爺。連戰上台講話時,稱呼在場學生是小學長。
他的講話十分感性。在圓滿完成前兩天北京的政治活動後,來到自己出生及童年之地,必是心情放鬆,感情奔放。他向小學長們自我介紹說,祖父雅堂先生為他取名為戰,是因中國遭受日本侵略,必有一戰,更須致勝。
連戰追憶祖父把父親連震東從台灣送到大陸追隨黨國元老張繼的故事,展露了家族的民族情懷。又敍述自己成長在烽火連天的時代,知道戰爭的殘酷,所以更加珍視和平。最後對小學長們予以期勉。他作教室巡禮時,爺爺的呼聲此起彼落,氣氛非常歡樂。
陝西省委書記李建國在大唐芙蓉園宴請。他後來當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第一副委員長。前一天瀛台晚宴時,胡錦濤已預告李建國有海量,果然來者不拒,賓主盡歡。
5月1日上午,連戰攜家人到清涼寺祭拜長眠於此六十多年的祖母沈太夫人,行三叩首禮,致以最高虔誠。連戰特地用閩南語發表感言,因為沈太夫人只聽得懂閩南語。
當天下午,訪問團飛抵最後一站上海。連戰在上海市委的晚宴上,特別提到辜汪二老繼新加坡會談後,於1998年在上海會晤,不必再藉第三地,可見兩岸關係在向前進。連戰以「十里洋場今勝昔 夢迴江灣兩岸情」來表達心中的感受。今日上海的輝煌確為世所好評,十里洋場也曾是辜振甫早年工作的地方,這是我參與辜汪會晤時,辜老告訴我的。而連戰之提到江灣,是因抗戰勝利後,在此住了近一年,再回到台灣。
搭船夜遊黃浦江,最令人深感時光的造化精彩絕倫。黃浦江的西岸是亞洲僅見的百年「萬國建築群」,東岸為媲美紐約曼哈頓的摩天高樓群,全都燈火通明,美侖美奐,壯麗無比。
錦江晤汪老 和平盼即時
2日上午,連戰與部分團員赴錦江飯店小禮堂會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年過九旬的汪老神采奕奕,笑容可掬,但實際上體能已很虛弱。原本4月18日的北京磋商時,我的建議是「和平之旅」以在和平飯店八樓的和平廳會見汪老最為恰當;1998年辜汪會晤即在此舉行,這一年6月,克林頓總統也來到了和平飯店。而之所以改到錦江小禮堂,是因這裡適合醫師與醫療器材進駐,以備汪老不時之需。此處經過改建,已非當年尼克松和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時的樣貌了。
午宴由大陸各地台商協會聯合舉辦,地點在上海會議中心,此為2001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之處。大陸台商是我工作多年的對象,他們在2004年台灣大選時,積極動員回台投票,力挺連戰。當時尚無台企聯的組織,所以我商請熟識的上海、北京、蘇州、深圳、東莞、順德、武漢、漳州八個台商協會會長,共同召集了這場來自大陸各地台商出席的大型活動。全都自購機票,自訂酒店,向隅者更不少。
連戰講話肯定台商對兩岸經貿互利及對台灣賺取巨額外匯的貢獻,指出3月30日江丙坤和陳雲林會談獲致的十二項結論,陸方已承諾將積極落實,以助台商發展。
這場聚會安排了和平飯店的老爵士樂團前來演奏,他們的年紀都在七、八十歲,名聞遐邇。美國總統卡特、雷根、克林頓和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來訪時,都欣賞了和平飯店老爵士樂團的表演。
有趣的是,訪問團入住浦東香格里拉飯店,但我獲悉,錦江飯店的廚師群進駐香格里拉並運來食材,為的是給訪問團提供正宗上海菜(尼克森前兩次來上海及雷根訪問上海時,都是住在錦江飯店)。香格里拉因而要求錦江自己搬冰箱來使用。兩家協調的結果是,錦江可以使用香格里拉的冰箱,但須簽約由錦江自負食品衞生安全責任。
2日下午,連戰取消了一個行程,用意是要召開記者會,向台灣媒體說明五項願景中關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與和平協議,以及建立經貿合作機制,逐步形成兩岸共同市場,原是他個人和國民黨的單方主張,現已獲得陸方認同。他呼籲台灣執政者順勢接手,以鞏固和平及壯大經濟。這也是連戰行前和陳水扁通電話的初衷,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直到馬英九當選上任,終能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這一天晚上,市長韓正設宴為連戰餞行。韓正時年五十歲,是最年輕的正省級領導,現為國家副主席。即將完成全部行程的連戰,心情愉快,在講話中談及對訪問四個城市的感想,結語是「後會有期定雙贏」!
訪問團於5月3日上午飛離上海。在此同時,陳雲林聲明「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委託」,做出三項宣布:1、陸方贈送一對大熊貓給台灣同胞;2、近期將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3、擴大開放台灣水果准入,並對其中十餘種實行零關稅。
這些等於是託連戰之手帶回分享給整個台灣,是大陸最高層的善意。行前,有記者一再問我陸方是否贈送大熊貓,我實在無法講明,否則就沒有驚喜了。當年周恩來在歡迎尼克森的晚宴上,指著桌上熊貓牌香烟向尼克森夫人帕特表示,「我們願意送這個」。帕特幽默地說,是送香烟?周笑著說,是大熊貓!帕特驚喜地告訴了尼克森。
大熊貓只有黑白,沒有藍綠,是全球都珍視的和平使者。但在民進黨執政莫名的恐懼與排斥下,除了無法阻止大陸單方實行零關稅外,大熊貓與陸客來台均受阻。直到馬英九上任,兩岸立即協商實現陸客來台旅遊,增進了台灣相關行業的利益;接著是迎接一對大熊貓團團與圓圓從四川省臥龍保護區前來台北市定居,現已有了第二代,極受民眾喜愛。
值得指出的是,兩黨峰會挑在4月29日,是有特殊意義的。因為1993年4月29日,辜汪二老在新加坡簽署了兩岸空前的四項協議。時任大陸領導人江澤民稱為「邁開了歷史性的一步」,時任台灣領導人李登輝評為「開啟了兩岸協商的新時代」。
因此,CNN在報導「連胡會」時,邀請到主播台評論的專家表示,雖然有人認為陳水扁因而受到了孤立,但也有人認為陸方有意為陳水扁提供復談的機會。終究扁未善加把握,沒有跟進而上,惟台海局勢已因連戰之行而緩和。陳水扁後來坦承「正名制憲」「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避免了兩岸在《反分裂國家法》下的終局攤牌。台灣選民因而獲得重新抉擇的機會。
台灣新抉擇 兩岸終復談
2008年322馬英九勝選,接著是第四次「連胡會」,仍挑在4月29日,地點為釣魚台國賓館十號樓四季廳,這裡是1998年10月18日江澤民會見辜振甫伉儷等四人之處,我亦有幸參與其中。此一地點寓意期盼兩岸關係四季如春。那麼又同為429,也同為四季春,再明確也不過了釋出兩岸基於九二共識而即將復談的信號。台海終於擁有和平穩定的八年。
記得在北京飯店的記者會上,大陸央視記者向連戰提問說,何以認為其兩岸路線能夠續為國民黨的後繼者接棒?此一問題的答案,一在於2005年9月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而於回覆胡錦濤賀電中承諾,將繼續推進五項願景;二在於五項願景載入黨政綱;三在於願景之首的兩岸協商機制,於馬英九任內的八年順利運作,簽署了二十三項協議,台灣也如願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會議,可以說兩會機制和國共平台猶如雙腳,交互前進,行穩致遠。
到2013年3月胡錦濤退休為止,連戰與胡會談、會見了12次,含4次在APEC領袖非正式會議上;胡卸任後,兩人還見過一次。現任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和連戰會見了4次,不包括習近平在浙江省任職時,兩人已曾會見。因此,啟動「和平之旅」的連戰,在兩岸交流對話、兩黨溝通互動上,既是歷史開創者,也是記錄保持者,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長期發揮重大作用。
台海又趨緊 啟示今猶在
相較於近九年來民進黨執政下的台海激烈動盪,台灣如何才能維護安全與民眾福祉,答案應是很清楚的。尤其當前民進黨政府一方面斷絕兩岸協商機制,另方面極力阻撓兩岸民間交流往來,再方面持續推進「台獨」,欲促大陸放棄和平統一的希望,其實,如此只會招致非和平統一,危險至極。因此,連戰「和平之旅」誠為典範,對當前和今後仍具有現實的啟示。(全文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評論通訊社》)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