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嚴重侵犯用戶隱私 Google向德州支付423億和解金

科技巨頭Google將向美國德州政府支付423億和解金。圖/取自福斯新聞《YouTube》官方頻道
科技巨頭Google將向美國德州政府支付423億和解金。圖/取自福斯新聞《YouTube》官方頻道

當地時間上周五(9日),美國德州檢察長帕克斯頓(Ken Paxton)宣布,與美國科技巨頭Google針對該公司涉嫌侵犯用戶隱私指控達成和解,Google同意支付14億美元(約台幣423億元)和解金。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此訴訟指控Google涉嫌違法,透過欺騙性手段追蹤用戶個資,包括位置、生物識別信息及網路搜尋紀錄。在美國聯邦政府正式圖分拆這家科技巨頭的情況下,這筆罰款對Google而言是又一次沉重打擊。

報導指出,帕克斯頓多年來積極針對Google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提起訴訟,而Google在過去3年內已輸掉3起重大反壟斷案件,其中2起可能迫使Google出售部分業務。與此同時,大量的AI聊天機器人(如OpenAI的《ChatGPT》)崛起,讓消費者與分析師開始質疑使用者是否會放棄Google搜尋,轉而使用AI從網路上獲取資訊。上周三(7日),蘋果公司(APPLE)一名高階管理者表示,iPhone上Safari瀏覽器的Google搜尋量正在下降,導致Google股價當天下跌8%。

此次和解使Google得以擺脫德州提起的訴訟,並可能避免更多不利裁決。與德州的協議並未要求Google承認任何不當行為,或進一步更新其產品。此前,Google已因其他州的訴訟,對多款產品增加了隱私披露和功能。

Google發言人卡斯塔尼達(José Castañeda)表示:「這項和解解決了一系列舊有指控,其中許多已在其他地區解決,涉及我們早已更改的產品政策。我們將繼續為服務打造強大的隱私控制」。這筆14億美元的和解金與《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先前支付給德州、用於解決人臉識別訴訟的金額相當,但Google的和解涵蓋了2起獨立案件。過去幾年,Google在歐洲因反壟斷及隱私違規相關訴訟,已被罰款約90億美元(約台幣2721億元)。

儘管這些訴訟促使Google提高了使用者個資使用的透明度,但對大型科技公司來說,這些罰款與和解金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微乎其微。據悉,Google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約300億美元(約台幣9072億元)的利潤。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