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越南貝類的主力出口產品中,蚵仔占11%排行第三,較前一年增加56%,出口額超過1400萬美元(約台幣4.39億元),其中光是台灣就包辦了越南蚵仔出口總額逾77%、金額近1100萬美元(約台幣3.44億元)、年增26%。
《湄公東協雜誌》(Mekong ASEAN)報導,根據越南水產加工和出口協會(VASEP)最新統計,原本蛤蜊是越南出口額最大的軟體動物產品,但因對西班牙和義大利兩個主要市場的出口大幅下降,2023年下降了17%。
而牡蠣成為越南2023年出口成長突破的產品,成長56%,達到1400萬美元以上,主要是鮮活和冰鮮牡蠣,僅台灣市場就消耗了越南牡蠣出口的77%以上,價值近1100萬美元,比2022年成長26%。越南也向寮國、柬埔寨、日本等國出口鮮冰鮮牡蠣。近年台灣蚵仔產量下降,進口蚵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市面上越南蚵仔約佔5分之1。
越通社(VNA)指出,越南海岸線長,有利於水產養殖業發展。越南是全球第三大水產品出口國,僅次於中國和挪威。越南的水產品已出口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乏標準較高的歐美市場。
民進黨台南市立法委員林俊憲周日(4日)表示,1月接獲台南蚵農陳情,指稱因年節將到,各類生鮮食材進入銷售旺季,國產蚵仔卻受進口蚵仔嚴重威脅,越南蚵仔近來進口量暴增達20倍,因越南蚵仔過去有多次驗出重金屬殘留紀錄,在市場上又難以從外觀分辨,不僅可能混充國產傷害本土蚵產業,也可能造成食安問題。
林俊憲指出,上月23日已邀集關務署、漁業署、食藥署以及台南市政府等單位共商對策,會中與各機關達成共識,將祭出產地標示、提高抽驗比例、每年定期召開專案會議檢討等3項措施,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林俊憲強調,他已關注進口牡蠣問題多年,在2021年時還向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當面質詢過此議題,除了短期措施外,要保護本土蚵產業,且尊重自由貿易原則,長期做法應是建立自有品牌以及產地查核標示機制,他已經要求利用DNA定序解決肉眼無法辨認產地問題,也會持續與漁會合作,為消費者建立起台灣牡蠣品牌意識,以及在法規標示上與進口做出明確區隔,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利,選擇支持台灣農業,才是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