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收到川普關稅函 美媒:或代表美台貿易協議近了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課高關稅,引發台灣中小企業的緊張與壓力。圖為今年4月25日總統賴清德前往台南時,傳產業者座談。圖/取自總統府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課高關稅,引發台灣中小企業的緊張與壓力。圖為今年4月25日總統賴清德前往台南時,傳產業者座談。圖/取自總統府

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對全球多國展開關稅大動作,向20多國發出正式函文,列出81日起生效的新關稅稅率,部分國家被課徵達35%懲罰性關稅,最高的巴西被課50%。但這波風暴中,台灣、瑞士及印度這3個貿易夥伴卻至今「未收到通知」,反成外界關注焦點。對此,美網站《Politico》說,有跡象顯示,這些國家可能比已收到函文的國家更接近真正敲定協議。

台美有望先行避開高額關稅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15日報導,台灣與瑞士、印度目前都與美國保持積極談判。由於未被川普政府以正式函文點名,反被認為是達成階段性貿易協議的潛在對象,並可能在未來幾週內就宣布相關協議。

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訊號。台灣對美出口金額龐大,特別是在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領域,若被列入對等關稅懲罰清單,恐對台灣出口造成嚴重打擊。目前傳出美國雖然要求調整某些稅率及市場開放項目,但雙方在核心關稅項目上已有初步共識,尚在細節協調階段。

去年台灣出口(貨物與服務出口合計)約佔GDP 65%~70% 左右,是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圖/取自交通部臉書

去年台灣出口(貨物與服務出口合計)約佔GDP 65%~70% 左右,是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圖/取自交通部臉書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企業在美國投資規模龐大,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總投資金額高達1650億美元,對美國高科技供應鏈而言舉足輕重。這也被解讀為美國暫未發函的主因之一,雙方都有高度意願避免對半導體產業造成不確定衝擊。

印度未收到函文 更被視為協商突破

同樣受關注的還有印度。美國與印度多年來在貿易上存在農產品與投資障礙,川普第一任期時就曾嘗試推動雙邊貿易協定,卻因農業爭端與專利藥品等議題破局。但這次情況似不同。

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赴美訪問,並會晤美國總統川普。此次美印貿易談判協議,很可能達成協議。圖/取自BJP Delhi FB

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赴美訪問,並會晤美國總統川普。此次美印貿易談判協議,很可能達成協議。圖/取自BJP Delhi FB

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與印度談判的資深官員林斯考特(Mark Linscott)說,「川普發出的函文語氣非常直接、強硬,如果印度收到了,反而可能讓新興的協議破局。」他認為這次美方選擇未發函,顯示對雙方已取得的進展有所尊重。

印度商務部首席談判代表阿格拉瓦(Rajesh Agrawal)率團本週已抵華府展開密集磋商,川普本人也在週二再度暗示即將與印度達成協議,並強調「美國將取得進入印度市場的更多管道」。

不過《Politico》指出,即便如此,任何協議恐怕都只是第一階段版本,真正涵蓋更多產業、關稅細目以及爭端解決機制的全面協議,預期要到今年秋天才會更明朗。

瑞士與台灣同為美國高科技與生醫重要夥伴

瑞士與台灣處境有些類似。瑞士主要擔憂的是藥品與生技產業的高額關稅,因瑞士製藥巨頭對美國市場出口龐大。兩國企業同樣也在美國境內有重大投資,形成經濟利益的交錯網。

外界觀察指出,美國選擇暫不對台灣、瑞士與印度發函,既是戰術手段,也代表正在給雙方最後談判空間。白宮一名不具名官員向《Politico》透露,截至本週二,美國並未計畫再發出更多關稅函文,「但情勢必是動態發展」。

川普放話買俄羅斯石油課100%稅 牽動台全球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在整體戰略上持續對全球供應鏈與能源市場施壓。他警告將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與天然氣的國家課徵高達100%懲罰性關稅,這直接指向印度(全球第二大俄油進口國)。此外,他對金磚國家(BRICS)如巴西威脅徵收50%關稅,對所有金磚成員也揚言施加10%統一稅率,突顯美國對新興經濟體「去美元化」行動的強烈反彈。

對台灣而言,全球關稅與地緣政治變局不僅影響電子產品出口,也將牽動石化、航運與再生能源產業的長期投資布局。

美國國內經濟同樣面臨壓力。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攀升至2.7%,高於5月的2.4%。分析稱,關稅政策可能進一步推升物價,商界對川普此舉已浮現更多疑慮,擔心不確定性重創投資信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