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市曾是加薩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如今在兩年多戰火摧殘下已淪為無序廢墟。居民在斷垣殘壁間掙扎求生,援助稀少、幫派橫行;哈瑪斯雖淡出街頭,卻依舊潛伏並持續招募。隨著以色列準備對這片人口稠密地區展開新一輪攻擊,試圖剷除藏匿於地底的哈瑪斯武裝分子,這座歷史城市的巴勒斯坦人再度面臨生存威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兩年前,加薩最大的城市仍充滿生機。教室裡擠滿學生、市場裡人潮湧動、海邊咖啡館為想要逃離被封鎖區壓力的人們提供一絲喘息。
加薩市擁有豐富歷史,居民在此生活已有數千年,並受到一波波古代文明佔領與統治的洗禮。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這裡成為巴勒斯坦流離失所者的重要落腳點,全城有數百處可追溯至千年的歷史遺址。因此,當伊斯蘭組織哈瑪斯在2007年奪取加薩走廊控制權後,選擇將加薩市作為實質首都,也不足為奇。
多年的衝突、沉重封鎖與哈瑪斯的威權統治,雖讓巴勒斯坦人的生活艱辛。但在區域國家如卡達的協助下,加上聯合國強大的援助體系,哈瑪斯所建立的機構仍為疲憊的居民帶來某種程度的秩序。
以色列與埃及將哈瑪斯列為恐怖組織,對加薩實施陸海空封鎖;在這種情況下,一條成熟的地下走私網路,仍讓加薩市得以窺見外部世界。雖然加薩市的生活遠稱不上容易,約有一半人口失業,街頭由嚴密巡邏的哈瑪斯警察控制,不過,人們仍能在去瑜伽教室的路上買一杯抹茶拿鐵,或在公園裡放鬆。
如今,這座曾是加薩文化與金融中心的濱海城市,因哈瑪斯近兩年前對以色列發動致命攻擊而遭到數月猛烈報復性轟炸,已淪為無序廢墟,日常生活徹底崩潰。
數十萬名躲在斷壁殘垣中的居民,在哈瑪斯警察體系垮台後只能自求多福。前途未卜的他們,屏息等待下一批食物抵達,若浴室水管偶爾滴出鹹水,便成了他們少有的洗澡機會。
以色列不允許記者進入加薩。CNN透過訪問數名加薩市居民,描繪戰爭中的城市景象。
以軍數萬次空襲將高樓夷為平地,街道淹滿垃圾與污水。居民燒起塑膠與木材取暖,黑煙遮天蔽日,無人機持續在頭頂嗡嗡作響,空襲爆炸聲時不時傳來。
街頭發電機拉出的亂線為能付錢的人供電。市場上陳列的食物價格昂貴且混亂,有些可能是犯罪集團從少數以色列允許進入的援助卡車上劫掠而來。
醫院與藥局已無法運作,清潔用品極度匱乏。巴勒斯坦人說,頭蝨氾濫、缺乏維生素、食物不足,讓人病弱不堪。夜幕降臨時,持槍暴徒遊蕩街頭,家庭則拿起武器自保。雖然現金仍能透過非正式管道匯入加薩,但提款者必須支付高達50%的佣金給掌控資金流的個人與團體。
曾經隨處可見的哈瑪斯,如今從街頭消失。其政治辦公室、市政機構與警局皆已被摧毀,武裝分子潛伏不出。一名反哈瑪斯的加薩市居民阿布(Abu Mohamed)說,哈瑪斯已失去街頭控制力,雖然偶爾會突然冒出來,但居民根本不知道他們如何運作。
今年1月,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與部分人質交換協議時,哈瑪斯武裝分子身穿制服在加薩市廣場大規模現身,藉此宣示組織仍然存在。隨後數周,他們又在安排人質釋放時舉行隆重儀式展示武力,甚至引發以色列揚言退出協議。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暨軍事專家普利薩斯(Alex Plitsas)表示:「別忘了,哈瑪斯不是一個靜態的機構或單一人物。他們在2023年10月7日時有一定數量的戰士,而隨著加薩境內出現毀壞與大量傷亡,他們也展開招募行動,補充陣亡或流失的成員。」
在加薩市內,很難準確評估剩餘的哈瑪斯武裝人數。普利薩斯指出:「哈瑪斯不是一支正規軍。雖然他們在加薩經由選舉掌握政府並建立機構,但其軍事派別的運作方式更像叛亂組織,一個正在戰爭中的民選政府所依附的游擊力量,他們不按常規作戰。」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稱,加薩北部最大的城市是哈瑪斯最後的堡壘之一,將奪取並佔領當地。一名以色列消息人士本周透露,軍方將給巴勒斯坦人約兩個月的撤離時間,並將最後期限象徵性地定在10月7日,也就是加薩戰爭爆發兩周年。
另一名以色列軍方官員表示,雖然無法提供加薩市內哈瑪斯兵力的具體數字,但在將近兩年的戰爭中,以軍從未深入該區。
這名官員說,預期以軍將面對一個有充分時間構築防禦的敵人,他們利用加薩市龐大的地道網絡待命。該官員說:「他們知道我們要來了,所以已做好準備。」這名官員解釋,以色列稱為「哈瑪斯地鐵」的地道系統,不僅僅是單一通道,而比以軍原本預期複雜得多,內含大型戰略樞紐與分支,以及可供快速移動與奇襲的小型戰術地道。
該官員補充說,一旦加薩市居民撤離,以軍很可能擴大轟炸目標範圍,攻擊先前因平民密集而未打擊的地點。
普利薩斯說:「以軍可能需要幾個月逐一清理所有建築並摧毀地道。能做到嗎?是的。但這極其困難,將耗費大量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