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1945年9月3日對日抗戰勝利是中國現代史可歌可泣的一頁,中華民國終於擺脫了戰爭的災難,台灣脫離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80年後,台灣創造了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奇蹟,不幸的是,戰爭陰影依然籠罩,台海仍名列全球最危險5大衝突熱點。
民進黨執政堅持「抗中保台」,一味增加國防預算,擴大軍備,以為只有備戰才能避戰,對戰爭浩劫避而不談。5度駐守金門前線,歷任8 軍團司令、軍事情報局長、國安局長、國安會秘書長的丁渝洲上將文韜武略,兵學素養深厚,更具高度戰略思維與國際視野,他於去年賴清德總統就職前曾公開表達三項期望,並提出「終戰指導」概念,引發台北政壇關注與熱烈辯論。
一年多來,賴政府呈現的是無力因應川普的極限施壓關稅戰,台灣經貿陷入困境;大罷免製造對立,撕裂台灣社會;堆疊兩岸敵意,台海兵凶戰危。在九三前夕,丁將軍接受《梅花新聞網》專訪,從「戰爭的變與不變」,「軍事備戰,政治避戰」等角度解析當前台灣面對的威脅與挑戰,以及化解危機之道。
戰爭的四大不變
丁渝洲指出,戰爭第一個不變要素就是情報工作。在五千多字的《孫子兵法》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知」這個字。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有四百萬大軍,最後敗給只有一百多萬的共產黨,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情報工作失敗。一位叫沈安娜的速記員潛伏在國民黨中央黨部14年,洩漏大量國民黨機密,還有徐蚌會戰時洩密的作戰廳長郭汝瑰,以及無數潛伏在國軍內部情報人員,影響到國共內戰的結果。
曾主掌國家情報的丁渝洲強調,因為敵強我弱,戰爭初期主動權不是操之在我,加上台海發生戰爭,我軍不主動開火,處於被動局面,掌握即時、有效情報更形重要,才能化被動為主動。1996年中共試射飛彈,我們事前就知道中共發射的是「空包彈」,顯示情報工作表現不錯。
隨著兩岸軍力傾斜、台海緊張情勢不斷升高,丁渝洲認為,當前情報工作的目標應該是精確掌握情資,避免誤判形勢與戰爭。此外,情報的蒐集不限於軍事,對於科技、經濟等面向也很重要,而情報工作的對象也不只限於中共,對一些友好國家也同樣要做情報工作。
戰爭中第二個不變的是精神戰力,丁渝洲指出,沒有團結一致的戰鬥意志就打不了勝仗,抗戰勝利後,代表日本投降的岡村寧次就指出,日軍不是被中國的武器打敗,而是敗在黃埔精神。韓戰後,美國麥克阿瑟將軍與英國蒙哥馬利將軍都曾說過,不要與中共的地面部隊為敵,因為他們的戰鬥意志太可怕了。
丁渝洲感嘆,現在台灣社會分化、認同錯亂,我們哪來的精神戰力?「抗中保台」已經破產,根本不能成為台灣的精神戰力,因此,根本之道,台灣必須凝聚共識,上下一心,建立奮戰到底的精神。
戰爭的第三個不變則是「戰場經營」,從俄烏戰爭就可以看到戰場經營的重要性,丁渝洲分析,俄軍久攻不下烏克蘭的紅軍城,就是因為烏克蘭的戰場經營成功,防禦工事到位。中國人也是很擅長戰場經營,「萬里長城」就是古代最偉大的代表作,將北方敵人阻擋在外面。他指出,金門的戰場經營當時也是世界級的,從灘頭到內陸,建立堅固反登陸、反空降防禦工事,地下工事也固若金湯。反觀台灣20多年沒有做戰場經營,現在科技進步,30年前構築的碉堡、軍火庫已無法承受新型武器攻擊,台灣做為守勢的一方,更需要整體規劃,以新的標準進行戰場經營。
此外,「高階將領的兵學素養」與「部隊訓練」也是戰爭不變的元素,丁渝洲指出,許多名將都是素養深厚的兵學家,如拿破崙、麥克阿瑟、巴頓,即使從未當軍人的毛澤東在延安時也苦讀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而現在台灣國安高層缺乏專業素養,遑論研讀兵學。
至於陸軍部隊訓練水準,距實戰要求,相差甚遠;後備軍人更是虛有其表,尤其是服4個月兵役的軍人連專長訓練都沒有,一旦戰爭發生沒有任何作戰能力。
化解兩岸危機 避戰是王道
談完戰爭不變的本質,丁渝洲指出,科技是現代戰爭的最大變數,對戰爭的影響越來越大。超高音速飛彈的出現讓現代防空系統破功,嚴重威脅航空母艦的生存能力,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優勢不再;遠程火炮、無人機都讓台灣海峽不再是難以跨越的天塹,所謂「不沉的航空母艦」已經成為神話;未來機器人也可能投入戰場,這些都將徹底改變戰爭型態。因應未來不同型態的戰爭,台灣必須集中優秀專業人才,深入研究對策,才是真正有效運用龐大的國防預算。
丁渝洲總結,無論變與不變,戰爭的本質是殘酷的,台灣沒有任何優勢,優先要務應是「避戰」,所謂的「備戰才能避戰」是指那些實力相等的國家。他建議,一方面要用政治手段化解兩岸衝突,為台海和平穩定爭取時間與空間;另方面要團結一心,凝聚共識與精神戰力,但是這兩者卻是賴清德總統的最大盲點,使台灣處境日益惡化。
在賴清德去年520就職前夕,丁渝洲曾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他能夠用人唯才,組成一個廉能的政府;在520的就職演說當中,化解兩岸嚴重對立的緊張情勢;建議在黃埔建校一百年親自主持校慶,以振奮國軍的士氣;他希望賴清德能以智慧、膽識、勇氣,讓臺灣轉危為安,結果卻是背道而馳。
回顧歷史,經過八年浴血抗戰,終於贏得勝利,台灣回歸祖國懷抱,中華民國成為戰勝國,廢除不平等條約,躋身四強之一,與英美俄法並列成為聯合國五常。丁渝洲表示,中國在抗戰犧牲了3500萬軍民同胞,徹底改變台灣的命運,台灣卻刻意忽視九三抗戰勝利的意義,甚至迎合日本人的觀點,不尊重歷史,沒有記取歷史教訓令人遺憾。
執政者不願面對歷史 台灣的悲哀
丁渝洲進一步指出,抗戰勝利讓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人民而言也是意義重大,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中華文化之光,中華民族的典範。所以,台灣更應該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但是現在的執政者卻反其道而行,不敢面對歷史是我們最大的悲哀。
相對於台灣的冷漠,主動放棄話語權,中共卻大張旗鼓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丁渝洲表示,中共今年在九三舉行閱兵就是肯定抗戰勝利,但也要有勇氣面對歷史,承認抗日戰爭中國軍的功勞。
他補充,大陸於2014年才訂九三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若抗戰是中共打的,為何過去不紀念?況且當時無論「八路軍」,還是「新四軍」都是穿中華民國國軍的制服,怎麼是中共打的抗戰?根據一些資料顯示,日本人為侵華向毛澤東道歉時,毛澤東說,「不用道歉,我們還要感激你們,因為中共是抗戰最大的受益者。」
四大憂慮 更趨嚴重
以史為鑒,8年抗戰帶給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爭災難,紀念抗戰勝利除了緬懷因戰爭犧牲的軍民同胞,更重要的是要避免悲傷歷史重演。丁渝洲在去年就表示,台灣今天面臨四大憂慮:兩岸對立情勢嚴峻;高估國軍的實力,使整個社會沒有任何憂患意識;嚴重撕裂臺灣,毫無理性討論事情的空間;以及我們珍惜與感謝美國的情感與協防,但我們不能夠把自己國家的安全,完全寄託在美國人的身上。
一年多以來,丁渝洲的憂慮未見緩和、改善,反而更趨嚴重,大罷免之後更驗證了,賴清德政府不但未能洞察危機,更以意識形態與個人意志凌駕國家利益,一意孤行。丁渝洲說,國家領導人要有遠見,要看到國家未來的希望與危機,賴清德不能符合領導人的要件,這也是台灣人面對的危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