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進入收穫高峰期,但主要買家中國至今未下任何訂單,導致美國農民損失數十億美元的銷售機會。隨著中美貿易談判停滯,南美供應商填補市場缺口,美國大豆協會(ASA,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與分析師警告,這不僅威脅農業穩定,還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更廣泛影響。
綜合路透與《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據亞洲兩位貿易商透露,中國進口商已預訂約740萬噸南美大豆,主要將在10月運達,滿足中國當月95%的預計需求,並額外預訂100萬噸用於11月,約占當月預計進口量的15%。相較去年同期,中國買家已預訂1200萬至1300萬噸美國大豆,用於9至11月。然而,今年新作物年度,中國尚未預訂任何美國大豆。
美國通常在9月至1月間向中國出口大部分大豆,隨後巴西收穫進入市場。但由於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23%關稅,進口成本每蒲式耳(bushel,英制單位,約36.3公升)增加約2美元(約台幣60.6元),儘管美國大豆稍比巴西大豆便宜,中國買家仍傾向選擇南美貨源。一位新加坡貿易商表示:「照目前情況看,南美大豆將主導市場直到年底」。
Trump really screwed these soyabean farmers! 😂😂😂😂
— narne kumar06 (@narne_kumar06) September 8, 2025
China booked zero soybean exports from USA
Last five years:
1/3 Rd of soyabean crop exports to China booked by September..pic.twitter.com/eOP9GY9rPA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拉格蘭(Caleb Ragland)近日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警告:「美國農業正面臨危機。九月收穫季已至,但最大買家中國未下任何訂單,形勢極其嚴峻」。他指出,中國市場通常占美國大豆總產量的25%,正常情況下,當前應有8%至9%的大豆已登記銷往中國,但現在為零。
拉格蘭強調,美國50%的大豆用於出口,而中國的採購量超過其他海外市場總和。拉格蘭上月(8月)19日曾致函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警告隨著收穫季到來,若中美未能及時達成貿易協議,美國豆農將面臨「極大」的財務壓力。
美國大豆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前的7年,美國28%的大豆出口至中國,占出口總量的60%。2023至2024市場年度,美國向中國出口約2500萬噸大豆,遠超對歐盟的490萬噸。
芝加哥AgResource公司總裁巴斯(Dan Basse)估計,若中國至11月中旬仍不採購美國大豆,總計損失的銷售量可能高達1400萬至1600萬噸。美國農業部(USDA)預計在周五(12日)將公布的《世界農業供需估計報告》(World Agriculture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s)中,下調2025/26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預測,從去年的5102萬噸降至4640萬噸。若貿易戰持續未解,預測可能進一步下調。
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已接近5年低點,中國買家的缺席將進一步施壓市場。北京AgRadar諮詢公司創辦人向強尼(Johnny Xiang)表示,美國大豆對非中國買家具價格吸引力,但在中國需求強勁推動下,巴西大豆價格上漲,導致中國油籽加工商利潤受壓。山東日照的加工利潤在過去2周轉為負值。若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大豆出口前景可能顯著改善。
中國在5至8月進口大豆創歷史新高,部分作為第四季潛在供應中斷的對沖措施,庫存因此增加。一位美國大豆出口商感嘆:「若這是正常時期,我們每周會出口15船大豆」。儘管中國尚未完全關閉美國大豆市場,11月至1月的採購需求仍存,但南美供應商的競爭優勢與關稅壁壘使美國農民面臨嚴峻挑戰。專家呼籲,若不盡快解決貿易爭端,美國農業與整體經濟將面臨更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