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法庭停擺近一年 360件未結案恐延誤人民權益

憲法法庭(圖)的大法官人數不足近來成為話題。圖/中央社
憲法法庭(圖)的大法官人數不足近來成為話題。圖/中央社

憲法法庭因爲大法官人選不足,《憲法訴訟法》新制上路至今,過去一年來未產生任何判決與暫時處分,累計至8月底,憲法法庭有360件未結案,其中,人民聲請案占327件。有法界人士說,為人民感到悲哀。

據統計,憲法法庭未結案由立委和機關聲請的釋憲案僅各5件、7件,其餘348件則是由法院和人民聲請,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性侵追訴權時效」。

《刑法》第80條規定追訴權期間。一名女童在1999年暑假遭性侵,她認為,該條文規定加重強制性交的追訴期間為30年,若依舊法規定僅20年,條文牴觸憲法所保障的平等原則及訴訟權、保障性別平等的規定,因此聲請釋憲。民間團體憂慮憲法法庭停擺,影響性暴力追訴期釋憲。

大法官呂太郎、謝銘洋、陳忠五、尤伯祥日前於憲法法庭一起不受理案出具不同意見書,直言:「憲訴法不能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行使憲法解釋權」,蔡宗珍、楊惠欽、朱富美3人昨(8)日發表聲明,指依《憲訴法》規定,大法官行使職權的合法組織門檻為10人,目前僅剩8人,無法依法評議與判決。此番言論備受爭議,也有大法官不認同。

憲法法庭滿額應有15名大法官,包含前司法院長許宗力、副院長蔡炯燉在內的7人去年10月31日任期屆滿卸任,僅餘8人。藍白立委去年底合力修正《憲訴法》,將評議人數門檻提高至10人,若要做成違憲宣告,需9人同意。條文公布生效後,成為大法官的「緊箍咒」,加上藍白封殺總統提名人選,使憲法法庭已癱瘓近一年。

前環境部次長、資深律師詹順貴透過臉書發文說,他深深為人民感到悲哀。大法官負有《憲法》忠誠義務,必須恪遵《憲法》,守護《憲法》秩序,非常正確,但推導不出必須遵守使憲法法庭癱瘓的現行《憲法訴訟法》規定的結論。

學者分析,若朝野對立未解,憲法法庭恐難突破法定人數門檻,希望賴清德總統能放下成見,好好處理眼前的問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