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峻的移民壓力,德國與多個歐盟國家正尋求大規模遣返阿富汗移民的途徑,而塔利班要求的回報則是國際承認與政治合法性。為爭取遣返合作,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領導的保守派政府正接近與塔利班政權達成協議,德國的舉動預料將成為歐洲其他國家的參考。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德國在歐盟內部正帶頭推動與塔利班建立實質關係。梅爾茨政府在極右反移民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壓力下,一再承諾遣返更多移民,其中包括阿富汗人,他們是繼敘利亞人之後在德國申請庇護人數第二多的群體。
由於德國與塔利班之間沒有正式外交關係,這項政策一直受阻。梅爾茨政府如今決定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與這個遭國際孤立的政權往來,以換取對方急需的合作。
德國內政部長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本月初表示:「我們很快將達成一項協議,允許我們以定期航班將人員遣返回阿富汗。」他並透露,部門官員已與喀布爾當局進行「技術性會談」。他指出,初期遣返對象將是犯罪者,但政府並未排除未獲庇護資格的阿富汗人。
今年夏天,德國政府已安排一架遣返航班,將81名被判刑的阿富汗人送回國。前總理蕭茲(Olaf Scholz)去年也曾進行一次類似遣返,使德國成為首個將大批阿富汗人遣返回塔利班控制區的歐洲國家。
這兩次航班皆由卡達官員居中協調。不過,梅爾茨政府如今打算直接與塔利班對話,以增加航班數量。為了未來的遣返作業順利,德國當局已允許塔利班代表進駐阿富汗駐德領事館,開歐盟國家先例。
多布林特在哥本哈根與歐洲內政部長會晤時表示:「我們對阿富汗進行的遣返行動,引起許多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大家正在討論誰想加入,以及具體如何實行。」奧地利與比利時等國已將德國視為典範。比利時移民部長范博賽特(Anneleen Van Bossuyt)甚至形容德國的做法是「指引方向的明燈」,並表示比利時希望利用德國與塔利班的聯繫管道來安排聯合遣返航班。她說:「我們也必須與那些我們不支持的政權對話。」
梅爾茨政府正逐步帶領歐洲走向反移民路線,這與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時期的開放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當前保守派認為,梅克爾當年的寬鬆庇護政策助長了極右勢力,使AfD成為國會最大反對黨,甚至在部分民調中超越梅爾茨陣營。
這一轉向凸顯德國在移民政策上前所未有的現實主義傾向:不僅與塔利班直接接觸,還「允許兩名塔利班代表進入德國領事館」,用以協調後續遣返作業。對塔利班而言,這象徵重大勝利。自2021年重新掌權以來,多數阿富汗使領館仍由前政府官員掌控,如今塔利班顯然有意接管或關閉這些機構。
學者指出,塔利班可能視德國准許領事人員入境為基礎,未來將藉此施壓以換取更多讓步。澳洲國立大學名譽教授、阿富汗問題專家馬利(William Maley)警告:「塔利班一向習慣先取得成果,然後要求更多。德國政府恐最終為此付出代價。」
塔利班對與德國的新合作態度正面。其內政部發言人卡尼(Abdul Mateen Qani)本月對德國公共廣播公司ARD表示,與德國高層官員就遣返議題的會談「氣氛良好且進展順利」,並強調,塔利班政府將嚴懲在海外犯罪的阿富汗人。他說:「阿富汗公民在他國犯罪,除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代表整個阿富汗民族。」這些人回國後將由內政部依據伊斯蘭教法處理。
聯合國與人權團體則嚴厲批評德國的遣返政策,指出將人送回可能遭受迫害、酷刑或不人道待遇的國家,違反國際法核心原則「不遣返原則」(Principle of Non-Refoulement)。
前波恩阿富汗領事館館長卡比里(Hamid Nangialay Kabiri)警告,塔利班進駐德國領事館可能帶來更廣泛的安全風險。他指出,該館掌握超過20個國家阿富汗公民的生物識別資料,以及在歐洲、加拿大和美國透過安置與人道計劃撤離者的個資。「塔利班若取得這些資料,就能追查反對者及其在阿富汗的家人。」
對此,德國外交部以書面回覆稱:「政府希望讓阿富汗駐德外交機構繼續提供基本服務,讓在德阿富汗公民仍能辦理護照與旅行文件等必要手續。」
目前塔利班官員正積極接管駐德外交機構。據悉,他們計劃在柏林升起象徵「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的白黑旗幟,這正是塔利班四年前重新掌權後恢復使用的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