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推出的「文化幣(文化成年禮金)」政策今年起常態化,且適用年齡從18至22歲擴大至16歲至22歲,不過卻頻頻爆出有店家冒用藝文消費點收款碼讓民眾兌現,另外臉書或拍賣平台上也出現轉售、收購等,形成「文化幣之亂」。文化部長史哲表示,App後台持續進化監控不當狀況。
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27日)邀請史哲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立委陳秀寶、萬美玲關切去年至今文化幣使用率達8成,但也出現出售、收購文化幣的「累犯」,據文化部報告目前監控605組個人及29家店家,文化部是否有其他防治措施?萬美玲更表示,到昨晚為止「隨便搜搜」仍能找到網路上的交易平台,文化部說有在查,「到底是沒人力還是沒能力?」史哲表示系統已持續精進後台監控狀況,App在更換裝置時都有嚴格申請機制,可望大幅降低違規。
立委柯志恩表示,有高雄某書店向她陳情,表示因為文化幣交易異常導致突然被停權,店家從1月25日至3月21日多次補充資料申訴,但2個月多仍未完成訪視和調查,不少小本經營或獨立書店遇到類似情況,文化主管機關效率太低了,「是整人還是官僚?」
立委葉元之表示,文化幣目標很崇高,但新北市人口401萬,僅571個消費點可用文化幣;而高雄市不愧是「暖市」,人口277萬、卻有高達3395個文化幣消費點,而是否文化部對新北審核異常嚴格而對高雄又過於寬鬆?史哲表示,從葉元之的圖表來看,台中市的消費點高達5千多個,主要是有些縣市將活動型的市集提報申請,是造成差異的主因。文化部沒有對新北異常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