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自由作家
美國哈佛大學經過臨時董事會會議,終於留任校長蓋伊。哈佛大學頂住了外在的壓力,仍堅持言論自由,確是歷史性的大事。因為,在賓州大學校長被迫辭職後,如果哈佛大學也挺不住,那美國的學術自由、大學自主,大概也走到了懸崖邊緣。
事實上,以巴戰爭以來,對迦薩的攻擊已到了令全世界良心不安的地步。將迦薩走廊所有平民區都當作是哈瑪斯的游擊基地,瘋狂掃射轟炸,造成至少18000名平民傷亡,而其中婦女和兒童有7成。這樣殘酷的殺戮,已經不是所謂打擊哈瑪斯,而是殘酷的戰爭罪。聯合國大會以四分之三以上的贊成票通過決議,要求迦薩地區立即人道停火、釋放所有人質,已反映出全世界的態度。
親以色列的拜登政府也面臨極大壓力,校園反戰聲浪高漲、社會不滿暴增。而猶太財團則通過國會遊說、向校園董事會施壓,試圖帶風向,要將校園停止殺戮的學運,抹黑成是支持哈馬斯的反猶太種族主義。然而這根本是一種概念的偷換。把要求停火和平的聲音都抹成反猶太,這將陷猶太人於更孤立的情境。
而以色列今日雖然可以用軍火優勢占領迦薩,但未來將種下無數新的反抗者,他們是想為今天死亡的父母家人報仇的下一個世代的哈馬斯。生存於這樣的環境下,以色列政府難道不知道,他們在為下一代的猶太孩子埋地雷,埋危機嗎?這豈是智者所為?
美國校園以思想自由開放而聞名,學生遊行示威是從1968學運以來一直有的傳統。可是在美國政客操作下,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賓州大學校長,召到國會去開聽證會,花了5個小時質詢,不斷逼迫這些大學校長要表態他們不支持學生的反猶太主義。這根本是對學術的粗暴干預。
問題是大學生一點都沒有反猶太,他們是反對以色列的戰爭暴行,但他們(國會議員)偷換概念,逼迫校長在是非之間作答。校長想解釋學生言論的內涵,結果國會議員、親猶太財團抹黑他們反猶太種族主義,發動了更大攻擊,宣稱要停止學校捐款,以此威脅學校開除校長。賓州大學校長就這樣被迫下台了。本來接下來還有哈佛、麻省理工,幸好,哈佛大學董事會堅持大學的風骨,沒有受到這些脅迫。但哈佛大學未來能不能得到原來的贊助,猶太財團會不會因此而斷絕金援,這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為了金錢而喪失了學術自由、大學自主,那大學精神何在?「大學的脊梁」被打斷了,大學還有什麼尊嚴?因此我們值得為哈佛喝彩,希望它能因此幫到麻省理工。
反觀台灣呢?以台灣大學來說,在管中閔對抗民進黨的黨國體制全面圍攻下,挺住了,護住「大學的脊梁」,可是在接下來就很難講了。因為教育部長手握各大學補助預算,特別是教育部想要推動的「雙語政策」「台語教學」這些政治任務,都有大筆預算。就像棒子與蘿蔔,現在大學經費拮据,為了錢而配合教育部政策,那也不足為異。台灣的大學會不會變成教育部控制的院校,而失去大學自主、學術自由呢?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不過,這個敢於卡管卡到總統府、行政院長賴清德都出手,權力傲慢到準備讓管中閔「不死也半條命」的政府不換,我看不出有什麼樂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