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史話】大陳記憶系列(3)—蔣仲苓憶大陳防衛

(編者按:蔣仲苓,1922年生,浙江義烏人。前國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時任駐紮大陳島的46師138團中校副團長。本文整理自其口述。)

大陳防衛

大陳列島位於浙江台州灣外,島分上、下大陳兩主島,屬浙江溫嶺縣,其周圍大小島嶼有二十二個,最大的上、下大陳兩島面積有十五點四平方公里,全縣人口約有一萬六千餘人。

 談到大陳防衛,應該先從反共游擊部隊說起。1950年5月,舟山群島國軍轉進台灣,江浙地區的地方仕紳民眾組織的游擊部隊先後從大陸撤到大陳,由王相義、王八妹(原名黃百器)等游擊司令率領。中央為統一指揮游擊部隊,特派秦東昌將軍前往大陳,整編游擊部隊為反共救國軍,並賦予突擊東南沿海的任務,帶給大陸十分的困擾。他們在武器彈藥並不充裕、物質生活十分艱困的狀況下,每次突擊戰鬥都非常英勇,令人欽佩。

 1953年夏,大陳成立防衛司令部。由劉廉一將軍擔任司令官。我們46師在台灣經過整編,換裝並完成基地訓練,奉派駐防大陳,擔任上、下大陳的防務,反共救國軍的主力則擔任漁山、披山、一江山、南麂等各離島的守備任務。

我們部隊進駐大陳後,完成防禦配備,編組陣地,構築工事,近海配置重重的炮兵彈幕,可以登陸的嶴口編成綿密的火網,設置障礙,足以阻止敵軍登陸。

一江山之役

1954年韓戰結束,共軍已擁有俄製米格15戰鬥機及TU-2、TU-4等轟炸機進駐上海、寧波。對岸的路橋機場也已經完工。共軍的張愛萍負責策劃攻略大陳島。我們海軍艦隊協防大陳,空軍也經常在大陳周邊空域巡邏,我們已有警覺,並積極地備戰固守大陳。

我很清楚地記得,1954年11月1日中午11時45分,米格15戰鬥機十餘架、俄式轟炸機(TU-2)四架及戰轟機(LA-11)四架,編隊飛臨,轟炸大陳,那是一場奇襲。這次之後,就經常會有飛機來轟炸。而我們空軍因航程太遠,留空時間很短,無法與敵機纏鬥以致失去制空權。1955年1月10日上午,敵機十二架飛臨大陳島,輪番轟炸我港內之海軍艦艇,主目標為(L.S.T)中字型大小登陸補給艦。接著又來十架交叉投彈。下午敵轟炸機約四十架以上,大編隊飛臨大陳上空,加上敵掩護轟炸機的戰鬥機總數達一一五架之多。我四零高炮射程有限,僅能阻制其低飛而已,因此我202中字型大小登陸補給艦中彈起火,太字型大小指揮艦亦被150磅炸彈擊中。晚上103號(PGM)炮艇遭敵魚雷擊沉,我海軍因無空中掩護只得南移,只有地面部隊獨立作戰。當時我們團長在台北受訓,由我代理團長。

一江山,是大陳島以北十浬的一個小島,由驍勇善戰的王生明將軍負責指揮反共救國軍駐防,島上有堅固的工事及綿密的火網。1955年1月18日清晨七時,敵飛機又來了,先炸上、下大陳,再炸一江山,反覆轟炸。隨後敵艦及岸炮猛烈圍轟一江山,造成一江山遍地烽火。當天海上風平浪靜,海面有薄霧,我和師長胡忻將軍在觀測所用望遠鏡觀察。到了下午,見到共軍的大型登陸艦由西向東朝一江山航行,接著小型登陸艇伴隨著搶灘登陸,遭受我守軍火炮猛烈攻擊,戰鬥非常激烈,槍炮聲清晰可聞。第三天戰鬥結束,我一江山守軍720人英勇壯烈成仁。共軍的傷亡人數可能比我們還多。這是共軍第一次三軍聯合兩棲作戰。大陳守軍目睹一江山慘烈的戰況,全力積極備戰,準備迎接戰鬥。

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先生是大陳的常客,一江山戰事結束不久,他來了。他巡視防務,慰問官兵,鼓勵士氣,他深入民間,與民眾噓寒問暖,閒話家常,安定民心。並安排大陳民眾分批撤到台灣。

大陳轉進

時任國防部俞大維部長鑒於大陳已失制空制海權,海上補給線隨時可能被切斷,盱衡情勢,不利固守,建議守軍及民眾轉移台灣,獲得最高當局同意,同時協調美方,由美第七艦隊協同我海軍執行撤守作業。二月八日清晨,美第七艦隊大批艦艇已到大陳東面海域,航空母艦飛機升空掩護,艦艇陸續駛入港內錨泊,人員、物資靠小艇接駁上船,登陸艦在大嶴裡搶灘,先民後軍撤退作業逐次展開。

撤退作業本來是白天行動,艦艇晚上退出泊地,並不是24小時作業。但是第一天撤退開始進行之後,看到對方並無反應,於是乾脆晝夜撤退,燈火通明。二月八日,民眾成群結隊,攜帶簡單行李,循序登船,有些人還捧著祖宗牌位和佛像,讓人非常感動。部隊開始搬運彈藥到灘頭,集中待運。戰備彈藥很多,車輛比較少,所有彈藥都是官兵自己扛,當時天雨路滑,寒風刺骨,十分辛苦。二月九日軍中傷患及輜重上船,部隊繼續搬運彈藥,並開始駁運裝船。二月十日部隊繼續搬運彈藥,並撤運重武器及推土機。二月十一日掩體坑道爆破。二月十二日午夜,部隊全部登艦,經國先生才離開大陳。

我隨同師長胡炘將軍登上最後一艘803號登陸艇,因退潮擱淺,動彈不得,預估十二小時後,漲潮始可移動,此時,港內孤伶伶地只剩一條船。下午二時漲潮,我登艇佇立船頭,望著大陳島漸漸遠離,心頭感慨萬千。這是繼舟山轉進後,又一次敵前成功完美的轉進。

我們師長胡炘將軍,鎮定從容,指揮若定,率領我們全師而還,讓我們永遠懷念。我後來經常去看俞大維部長,他每次都說:你的命是我救下來的,如果不是我,你早就死在大陳了。不錯,確實我的命是他救下來的。我謝謝他,萬分感恩。

(本文轉載自陳玲著《大陳記憶─兩岸新移民的悲歡》一書)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