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史話】蔣介石在淞滬戰場─4:濟南慘案後天天在日記上寫「雪恥」①

(續前)蔣介石為什麼遲疑再三,反覆再三,最後終於決定打八一三淞滬會戰?各位讀者知道蔣介石先生日記中哪一個字詞被他重複得最多次嗎?雪恥!

雪恥,是蔣先生日記中重複最多遍的詞彙。雪什麼樣的恥?倭寇加諸我們中國人身上的恥辱!

蔣介石在1928年五三濟南惨案,身受倭寇屈辱,五三慘案當天蔣先生在日記上寫著雪恥,九一八事變,一二八淞滬抗日,蔣先生仍在日記上銘刻著雪恥!恥辱,如影隨形,不斷跟隨著他。淞滬抗倭,堪稱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今天我們回看上述歷史事件,當了解它們之所以被蔣先生稱之為恥辱,是因為我們國家軍閥割據,內部一片散沙,不團結,四分五裂,招來外侮侵逼而造成的。

蔣先生親歷的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 那是他第一次下野再復職後,第二次北伐進行期間遭逢的最大挫折,日本不樂見中國出現一統天下的新政權,因惟有中國持續陷於分裂局面,日本方得以恣意侵略。因此,當蔣介石帶領著北伐國民革命軍,於1928年5月1號光復濟南當天,倭寇侵華軍隊竟然藉口「保護僑民」,悍然派兵進佔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這些地方何來日倭「僑民」?),且進而在5月3號,派兵直接衝進國民政府在濟南臨時設置的山東交涉署,挾持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蔡氏耳鼻,不分青紅皂白,亂槍打死。復將交涉署全體職員一律殺害,肆意焚掠屠殺而去。

國民政府首位外交部長黃郛於1928年5月4日,奉蔣介石之命,向日本首相兼外務大臣田中義一發電報,表達抗議,電文稱「似此暴行,不特蹂躪中國主權殆盡,且為人道所不容。今特再向貴政府提出嚴重抗議,請立即電令在濟日兵,先行停止槍炮射擊之暴行,立即撤退蹂躪公法、破壞條約之駐兵,一切問題當由正當手續解決。」田中義一毫不理會,倭寇軍隊朝濟南城內居民區開砲轟擊,造成大量市民傷亡。並繼續朝濟南城內進軍,蔣介石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他整頓北伐軍隊伍,帶著黃郛,在倭寇進軍濟南的混亂局面中溜出了濟南。套一句軍事用語,蔣先生在濟南慘案事件過程中,堪稱是「僅以身免」*。(《戰國策、燕策二》敘述「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蔣介石、黃郛倉皇逃出危城,在黨家莊,蔣介石給日軍頭領發了一封信,內文稱:「福田師團長惠鑒:自本月3日之不幸事件發生,本總司令以和平為重,嚴令所屬撤離貴軍所占區域。現在我各軍已一律離濟,繼續北伐,僅於城內留相當部隊,借維秩序。本總司令亦於本日出發,用特通知貴師團長查照,並盼嚴令貴軍立即停止兩日以來一切特殊行動,俾得維持兩國固有之睦誼,不勝企盼之至。專布順頌公綏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

倭寇何曾把蔣先生這封信看在眼裡,敵寇益發逞其兇殘。蔣先生做夢也不曾想到,國民革命軍撤出濟南,非但沒有息事寧人,倭寇反而變本加厲。5月11日上午,倭寇在一場跡近戰勝者征服戰敗者的入城式之後,展開了一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慘劇。倭寇在濟南城內恣意開槍掃射,抓到女人,不論老少,姦淫污辱,甚至將姦辱後之婦女雙乳割去,亂刀刺殺,任其流血哀號致死。濟南軍民被倭寇殘殺1.1萬以上,這場爆發於蔣介石掌權之初的屠殺暴行,不但被我國輿論評之為曠古慘案,更被蔣介石視之為政治生命奇恥大辱。

自比張居正  為抗日不惜被鞭屍

1937年8月7號,廬溝橋事變發生後一個月,蔣介石在這天的日記上寫下這麼一段話:「張居正願以身為革薦,任人寢處其上,便溺其上,其意只為國犧牲,不顧一切,此余今日之處境乎?」

蔣先生日記裡這句話,透露了在倭寇侵逼,兵臨城下的危局中,自己必須打破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困境,把天下興亡之職責一肩扛下,任天下謗議糾集於己身,也要逆來順受,師法明朝身後被抄家的大政治家張居正,情願把自己一付臭皮囊供作天下人之床墊、床蓆,任人躺臥其上,任人在上面拉屎拉尿。為了國家民族,即便是犧牲,亦是在所不惜。蔣介石在日記中與自己對話 : 難道張居正這種自我犧牲,被世人拿來當床蓆床墊,隨人便溺,任人坐臥,竟是我蔣某人的處境嗎?

蔣先生為什麼突然自我比喻為張居正,任人在自己身上踐踏、躺臥、便溺,甚至險些被他生前苦心孤詣培植的學生萬曆皇帝鞭屍?明朝的海瑞,概括張居正的一生是「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所以才會落得被抄家滅族,甚至差點被掘棺鞭屍。吾人只要設身處地,為蔣先生設想一二,便可知道此刻他的心境。面對暴倭,中國究竟是和?是戰?他處心積慮,苦思不得其解。蔣先生心裡有數,無論他在和與戰之間作下任何決定,他都得承受萬劫不復的後果。面對暴倭,如果繼續曲意退讓忍耐,瞻前顧後,繼續讓敵寇恣意蠶食鯨吞,難逃國人讎罵唾棄事小,亡黨亡國事大。如果單憑匹夫之勇,不顧一切,奮起抵抗,忖度中國薄弱之軍力,冒然以赤手空拳拮抗敵寇之鐵蹄魔掌,猶如螳臂擋車,以卵擊石。倭寇步步煎逼,天天威迫訂定城下之盟。蔣介石處此危境,只好走了一招險棋--師法孫中山總理,再度聯俄容共,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圖謀中蘇兩國共同抗日。

讀者諸君應該知道,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這個時間點上,蔣介石是朝積極備戰的方向從事努力著的,但他非常清楚,此際不論是主戰或主和,勿論是在民國政府內外,他都將面臨粉身碎骨的結局。至少,國民黨黨內有些關口,他是不好過關的。

(待續)

本系列轉載自王丰著《蔣介石在淞滬戰場:從忍辱到復仇》一書,已獲作者授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