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恆宇/國防大學退休副教授
黃埔建軍一百周年慶祝活動已於6月16日隆重舉行。隔三天後,就有一場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等團體集體署名的青年座談。該座談係以「告別黃埔神話,打造鳳山精神」為主題,其副標題是「台灣國軍的現代化課題」。這是在陸軍官校校慶後吹起的「反守為攻」衝鋒號角,也是國軍基因工程改造在輿論戰線上公開鳴出的第一槍。
這場青年座談,邀請了6位教授及學者參加,包括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福和會青年部主任周德望、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副主任張國城、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及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綜合他們在座談會中的發言,其值得爭議的發言原文有:
一、黃埔軍校在創建時,確實是一支黨國私兵,直到1946年才因應軍隊國家化的要求,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所以,黃埔初創時的所謂黃埔精神,其實就是要求軍人服從領袖個人意志、為黨犧牲,而非為人民及國家主權誓死拚命。
二、臺灣的黃埔精神偏重強調抗日,其實只能代表部分陸軍。此外,黃埔精神不能停留在「抗日」,而應與時俱進。
三、軍校存在重要歷史角色,但現在更應該從軍隊國家化立場上,重新建構全體國軍的思想、信仰和力量。
四、對許多年輕軍人來說,「黃埔精神是情緒勒索」,因為絕大部分現役軍人已沒有「故國情懷」,卻被老學長傳說中的「黃埔精神」控制。
五、台灣應儘速引進外國軍校來台設立分校,製造競爭,讓優秀人才不再侷限於「黃埔精神」,而能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六、黃埔「老學長」,其實也是「黃埔神話」的受害者。因為中華民國來台的歷史,往往是統治者基於利益所編造出來的。「黃埔精神」就是中華民國歷史「荒謬、迷思和錯覺」的縮影。
七、軍事教育應該回歸台灣本位,培養融合多元族群的「台灣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台灣軍人的愛國心。
八、我們應該積極促進轉型正義,認識真正的台灣歷史,讓退役將領、現役軍人和每個台灣人不再被錯、假歷史蒙蔽誤導。
從各種媒體的報導及這6位教授及學者的論見,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一、用今天的價格,去評論一百年前黃埔價值之謬思。一百年前黃埔建校時的時空環境,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正處於內外交迫的多事之秋。當時孫中山引進蘇聯的軍事制度,及黨務與軍事顧問,同時蘇共對孫中山的廣州政府,也有武器及精神的大力支助,「以俄為師」是那個大環境的必然產物。所以吾人評論歷史首先必須設身處地的思考,先進入那個被評論的歷史情境中。
二、「黃埔神話」的指控,是對黃埔建軍百年歷史認知的蒼白,或意識形態的執意扭曲。而且「黃埔神話」是一個空幻的罪名,在新聞的報導中,並沒有看到這6位教授及學者說出黃埔軍校究竟有那些是神話?
三、「黃埔精神是情緒勒索」,軍校學生被老學長傳說的「黃埔精神」所控制。這種「勒索」及「控制」的指控,同樣是空幻的指控,是莫須有的無的放矢。
四、由這次座談會的副標題「台灣國軍的現代化課題」觀之,「台灣國軍」這四個字顯得十分醒目刺眼,其所潛藏的特定意涵已昭然若揭。不知主辦單位為何不使用「中華民國國軍」?這顯然是為配合民進黨及賴總統不願使用我們國家正式國號的作法,為國軍的基因改造工程當馬前卒。
五、從這次座談的學者口中說出:「我們應該積極促進轉型正義,認識真正的台灣歷史,讓退役將領、現役軍人和每個台灣人不再被錯、假歷史所蒙蔽誤導。」實際上這段話就已經道出這次座談的真正目的。畢竟這6位學者的力量是無法讓「退役將領(退輔會管)、現役軍人(國防部管),和每個台灣人不再被錯、假歷史蒙蔽誤導。」未來賴政府必定會大力啟動國家意識形態機器進行改造工程,但能否達到其所設定的「積極促進(國軍的)轉型正義」仍大有疑問。
最後,在這次參與座談的教授學者口中,大家都異口同聲的強調,「要重新建構全體國軍的思想、信仰和力量」。加上這次座談會的主題是「告別黃埔神話」,凡此均告訴我們,「積極促進國軍轉型正義」基因工程改造的號角已經吹起,同時亦可判斷這6位教授學者極可能是國防部「軍隊轉型正義外部專家諮詢小組」的成員。未來我們的國軍是否會從黃埔建校初期國民黨的黨軍,逐漸轉變為民進黨的黨軍,實值予全體國人關注。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