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梅花新聞網與上海台研所共同舉辦「美國選舉與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10月18日在上海舉行。本文為代表台方的論文之一,論文全文公布供讀者參考。】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壹、前言
美中台三角關係,在美國大選後究竟是Trump 還是Harris 當選,可能會迎來一些改變。但三方的行為有變也有不變的部分:
一、就美方而言,不論誰當選,對北京的政策在公開宣示的部分,應該還是以美中「三大公報」為原則,仍會延續其「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與「六大保證」,這是「不變」的部分;但在實際戰略上,是以戰略對抗、戰略圍堵、戰略競爭中的合作為主軸,Trump與 Harris 可能會有明顯的不同,這會是「變」的部分。
二、就中國而言,如果Trump當選,持續其對中國的戰略封鎖或圍堵,而以對抗為主軸,中國也會採取對抗路線;但如果Harris 當選,雙方都可能採取戰略競爭下的對話或合作,美中之間短期內直接衝突的可能性變小。因此,對中國而言,對內維穩,對外填補美俄留不住的國際空間,中國崛起是自然的趨勢,這應該是「不變」的;會「變」的是在衝突中或在競爭中崛起,不僅成為區域大國,而且成為國際大國。
三、無論Trump 或Harris 誰當選,台灣都只會是美中關係裡的「棋子」,這是「不變」的部分。關鍵在於美國會不會把「棋子」變成「棄子」?要看美中台三方的互動,這是變的部分。目前民進黨是完全倒向美國,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真的走向台獨,中國不得不採取行動,美國屆時是否派兵介入,這是產生「變」的根源;反之,如果台灣執政黨易人,以「和中」為主軸,兩岸關係傾向和平發展,美中台三邊關係也會有所改變,這是「變」的部分。
貳、CSIS 的評估
美國的CSIS 對於不論是Trump 或Harris 當遠,兩岸的的專家學者,在四個方面,可能的Harris 政府和Trump 政府有著「潛在的差異」:
1,經濟和貿易方面。
中國大陸的專家擔心Trump新政府將大幅加劇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和經濟競爭,包括對中國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限制美國技術和知識向中國轉移以及加強戰略和經濟脫鉤。
但在Harris政府的領導下,中國專家預計雙方經貿成長將持續,但不會有鉅大或快速幅度的增加。
2,台灣問題。
台灣方面專家比較不確定Trump 最終確定地對台灣的看法,尤其Trump 相較於其他總統,究竟他支持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支持程度有多大,其實是模糊的。兩岸有些專家學者擔心,Trump可能會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進行談判,以獲得美國的整體優勢:但有些中國學者認為,中國可能不願意接受美國提出的交易條件,例如用對台灣主權的讓步,換取中國對美國的經濟讓步。台灣一些人指出,即使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台灣峰會,也可能不會有太多後續行動。這種接觸可能結果會和2019年Trump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晤,遭遇到相同的命運,那次會晤並未為美朝關係帶來任何重大突破。
3,美國的海外承諾和軍事聯盟。
儘管大多數專家認為Harris政府將會遵循拜登政府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加強美國和其聯盟的夥伴關係;不過,專家學者普遍認知到Trump 陣營內部所追求的「現實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中國復旦大學有專家評估,新的Trump政府可能會更有選擇性地維持美國的海外承諾,並在海外使用軍事力量時更加謹慎。另外,有些專家學者認為,Trump 不太願意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開戰,也不太願意在衝突中保護任何其他美國盟友或夥伴對抗中國。因此,如果Trump 重回白宮,拜登團隊所推動的小而多邊關係,和網格狀結盟結構可能不再持續維持。台灣專家評估,與美國其他盟友和夥伴一樣,台灣在Trump的領導下將必須承擔更多責任,並做出更多財務貢獻。
4,中國對美國的影響。
一些中國人擔心新的Trump政府可能會更放大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並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阻止中國潛在的影響、干涉和活動。第一個任期的Trump政府在美國司法部的「中國倡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專家指出,如果Trump新政府採取此類措施,可能會導致兩國之間更徹底的社會脫鉤,並導致美國的環境對中國公民、華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更加不利。
叁、美中之間有可能合作多一點、衝突少一點?
一、Trump 回不去沒有Trump前的外交政策
本來在Trump第一任期之前的美國外交政策主軸之一,是聯合中國對抗前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所以,美中之間合作甚多。但Trump第一任的外交政策團隊,以下列的認知行事,導致中美關係無法回到過去。
1,美國政府確定了「大國競爭」(great power competition),是決定外交政策的方向。尤其在911事件後,為了「反恐」,而回到冷戰時期的「圍堵」外交政策。中國自然成為被圍堵的「大國」。
2,Trump主政下的美國,把貿易逆差當成追求公平貿易的巨棒,而不是追求開放市場(market openness)導向。美中之間的貿易,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貿易衝突愈來愈多。Trump 又把美中經貿關係和其國家安全連繫在一起,限制中國產品除了有利於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又可削減大陸經濟力量,減少來自中國的威脅。
3,美國政府已經改變了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雙方不是在一般的「國與國」的傳統外交政策的系絡中,而是進入了雙邊關係的管理(the manage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這是因為美國不再認為中國的國家利益,是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像經貿衝突不再像一般國家間,會經過第一輪、第二輪、甚至多回合的談判。反之,雙方變成是再「反應」(reaction)對方的作爲。沒有談判、溝通,怎麼合作?每次的回應,都帶來挑戰。
4,Trump 第一任時,在和北韓及伊朗打交道時,刻意避開了中國。美國要處理北韓及伊朗發展核武及飛彈的困擾,但不再把中國視為解決此問題的「伙伴」。在此問題美國已經把中國視為一個需要去管理的國家,而不是可以參與協調的合作夥伴。
5,美國在Trump 任內把「平等互惠」(reciprocity) 視為雙方來往的最高原則。對雙方官員、學者專家及記者的來往及接觸,美方政府認為中方沒有遵守國與國之間的互惠平等原則。
6,Trump任內,包括他自己和國家安全的高階官員,喜歡把中共政權和中國人民之間有距離地區隔。他們認為大陸人民應該享有更多的自由,因此,中共應該改變其「治理模式」。Trump認為因為美國協助中國大陸的發展,隨著大陸經濟成長,會帶來一個更自由化及民主化的中國,符合美國的利益及安全。但顯然美方認為結果不是他們的預期,反而,更強大的中國是美國的威脅,尤其是對自由民主的西方陣營的威脅。也就是說,美中關係在Trump 任內,從之前的「雙贏」變成「零和競賽」(zero-sum game)。
二、Harris 的第三條路?
Harris 如果當選,一般認為她會延續遵循拜登的外交政策及對中國政策。不過,在九月十日與Trump的電視辯論上,她沒有特別提美中關係、南海問題、北韓以及有些輕忽大陸AI 產業的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全球某些區域的民主倒退問題。因此,有些學者認為Harris 在上述這些議題上還有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在美中關係的處理上,Harris 似有頗多可以著力之處,而使得中國大陸仍有機會,可以重新校準他的對美、對台及討外政策。
Harris 在拜登及Trump的對華政策上,似乎仍有第三條路可以走。主要是Harris 認為在對外關係(包括對華政策)上,她強調過在與中國競爭上的平衡參與和競爭(balance engagement and competition ),可見她的核心概念和拜登的瞄準中共弱點及Trump的對抗戰略(confrontational strategies),有所不同。在這種核心思想化Harris 不談成在經貿、科技,知識、人才等的交流上和中共脫鈎,而是主張「去風險」(de-risk approach )。在「去風險下」她會側重在減少美國經濟的弱(vulnerabilities),而不是犧牲全部的經貿關係。
因此,像在徵收中國貨物的關稅上,她可能不會是全面的徵稅。她曾批評過Trump的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減少了美國30萬就業機會。另外,她也強調和中國大陸在全球氣候問題及不排放上,彼此可以合作。糾結中美貿易問題的還有電動汽車問題,拜登傾向全面禁止,但Harris 可能可以獲得某些中國大陸市場准入,來換取中國電動車可以在美國道路上行使。但所有的這些,都提供了平等參與及去風險的談判機會。如果Harris 當選,中國大陸願意重新校準他的對美政策,如何主動提出多回合談判的機制,可能是Harris 願意採取的規避風險的第三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