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終生未能踏上中國土地  梵中關係未來充滿變數

教宗方濟各(中白衣者)一直希望訪問中國大陸,但始終未能如願。圖/取自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中白衣者)一直希望訪問中國大陸,但始終未能如願。圖/取自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多次表示希望訪問中國,但中國與梵蒂岡並未建立外交關係。在他的推動下,為了改善中國天主教徒處境,梵蒂岡與北京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了協議,但如今他蒙主寵召,也未能實現他長久以來的願望。

法國《世界報》22日報導,2013年3月13日,來自阿根廷的方濟各當選教宗,第二天,習近平也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兩者之間只差了幾個小時。由於梵蒂岡還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且北京於1951年驅逐了梵蒂岡大使,因此兩人從未見過面。然而,教宗從未掩飾他希望與北京建立更緊密關係的願望。

2014年10月,教宗方濟各訪問韓國時獲准飛越中國領空,這是若望保祿二世在1999年訪問亞洲時未曾獲得的禮遇。當時,方濟各向習近平發出廣播致詞說:「值此進入中國領空之際,我向閣下和您的同胞致以最好的祝願,並祈求上天保佑貴國和平、幸福。」

在回程航班上,一位義大利記者問他:「你想去中國嗎?」方濟各回答說:「當然,明天!我們尊重中國人民,只是教會希望是無條件地自由去完成她的使命,去開展她的工作。」

據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耶穌會士韋曼德 (Benoît Vermander)指出,教宗曾「數次」想要與習近平會面,但沒有成功。2022年9月14日,兩人甚至同時出現在哈薩克首都,前者參加跨宗教高峰會,後者進行正式訪問,也沒有見面。

對方濟各來說,與北京關係改善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教宗希望改善中國1000萬至1200萬天主教徒的命運,解決羅馬和北京之間關於主教任命的爭議。韋曼德說。此外,身為耶穌會士,教宗對這個國家有著特殊的感情,耶穌會自16世紀以來一直在這個國家傳教。

這是否意味著方濟各已經準備好放棄台灣,投奔北京?巴黎天主教學院教授林科特(Emmanuel Lincot)表示:「梵蒂岡多次暗示,只要中國大陸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得到保障,以及教宗有權親自任命主教,梵蒂岡願意向北京犧牲與台灣的關係。」他補充說:「梵蒂岡在台灣只有一名代辦,級別很低,但梵蒂岡承認北京是絕對不可能的。2018年兩個互不承認的國家(梵蒂岡和中國)之間達成的協議純粹是教會層面的。」

2018年9月達成的臨時協議是方濟各對華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內容是秘密,但涉及主教的任命。該協議規定北京有權提名主教,但羅馬擁有否決權。

自1957年共產黨當局成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隨後舉行官方主教任命(未經教宗批准)以來,中國一直存在兩個教會並存:官方教會和地下教會。前者約有1,900名神父,後者約有1,200名神父。隨著協議的達成,這種二元性就消失了。

該協議從一開始就受到部分天主教領導層的反對,其中包括香港強烈反共的陳日君樞機,該協議於 2020 年和 2022 年續簽,目前正在艱難地實施。截至2023年夏天,僅舉行了6次主教任命,而約有40個教區仍然沒有主教。最重要的是,這兩項任命顯示北京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來考驗梵蒂岡。2022年11月,一位主教在未與梵蒂岡協商的情況下被任命為江西輔理主教,而該教區也未得到梵蒂岡的承認。當時,教宗表示「驚訝和遺憾」,但由於主教此前曾是地下教會成員,因此這一任命也可能得到認可。

2023 年 3 月,梵蒂岡國務院對外關係秘書加拉格爾(Paul Richard Gallagher)在接受美國天主教頻道 EWTN 新聞採訪時承認,教宗與中國的協議「肯定不是最好的協議」。但他說:「但中國教會、天主教會和梵蒂岡的共同點之一是,我們不會以月或年為單位來思考問題。我們著眼於更長遠的未來。我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天主教會之間的關係能夠更加正常化,更加順暢,更加富有成效。」儘管方濟各可能是一位有遠見的人,但必須要說的是,他所面對的寸土不讓的謀略家。。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