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史話】蔣介石在淞滬戰場─7: 蔣介石的德國顧問② 

(續前)這群充滿神秘色彩,多半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事顧問,他們的專業意見,在蔣先生看來簡直就像大英百科全書,他們某些頂尖高手的發言記錄或者專案報告,甚至被蔣先生畢生奉為軍典規格的金科玉律,還大量印發國民黨軍全軍將校研讀。說一句粗鄙的話形容,在蔣先生眼裡,德國軍事顧問哪怕是放個屁都是香的!是以,從1927年8月德國顧問抵華之初,他們即成為拱衛蔣介石,關係最親密的一群核心智囊,這些德國顧問不像中國軍人,譜系與派系複雜,他們只有一個老闆--蔣介石,只侍候蔣先生一人,蔣先生滿意了,他們的工作就順遂如意,他們還有一項「特權」,不必像中國軍人那樣,必須俯首貼耳,惟蔣先生之命是從。在德國軍顧問腦子裡,他們是以在德國受過的軍事專業,忠誠對待服務蔣介石,無須拍蔣先生馬屁。

我們假使追溯蔣介石軍事素養的淵源,包括日本振武學校、陸軍部全國軍陸速成學堂,類似的這種速成學堂的短期進修軍事學校,蔣先生在學校裡頭修習的軍事學問,其實是十分粗淺簡陋的,而從鮑樺爾(Oberftlt  Bauer)以降的五任總顧問,駐留人數前後多達數百人,駐留時間歷時12年左右,蔣介石無異是修習了12年的博士級軍事高級專班。當然,在學堂裡學得滿腹經綸的人,不見得真的是了不起的大學問家,還得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才行。跟德國軍事顧問拜師學藝長達12年,也不見得能夠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畢竟帶兵打仗,和在學校裡汲取知識,不能相提並論,畢竟戰場是攸關國家興亡和戰士性命的死生之地。但是,令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備感悲涼的是,蔣介石這個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博士生」的「博士論文」,是拿中國的錦繡河山作「紙張」,拿中國軍民同胞的鮮血作「墨汁」,所寫下的一曲民族悲歌。當然,蔣先生絕非自己樂意用這樣悲壯的手段去修他的「博士學分」,只不過中華民族於1930年代面臨了暴倭侵凌,民族危亡,國脈民命存亡絕續的生死關頭,蔣先生除了選擇奮起抗戰,他沒有別的選擇。此刻,他的背後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巨手,不斷死命推移著他往戰場逼進,巨手迫使他譜寫下這曲民族的悲歌。

德國軍事顧問應蔣介石之邀來華的鼎盛時期,其實正係蔣氏準備抗戰,埋首國防建設的同一時期。縱使第一批德國軍事顧問抵華的時機點,正逢蔣介石北伐,而與蘇聯翻臉俄國顧問離華的同一階段。而稍後德國顧問絡繹於途的鼎盛期,更值軍閥混戰,內憂外患紛至沓來的敏感時刻。但是不容諱言,在面對暴倭不斷對我國家民族步步煎逼,蠶食鯨吞,無日或已之際,德國軍事顧問為國民黨軍練兵,並協助購辦軍械,培養教導現代化戰略思想與戰術作為的同時,卻因緣際會地讓中國的德制部隊,和德國軍事專家的另一批亞洲學生-------日本軍閥,在沙場上進行了一場中日「同門師兄弟」之間的你死我活的較量。這難道是歷史無言弔詭而血淚斑斑的反諷?

更大的反諷是,如果淞滬會戰的戰爭特性,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凡爾登戰役那樣,是一場如同是絞肉機般的殘酷戰爭,那麼蔣先生似乎不應該聘請德國人當他的顧問,反而應該聘請凡爾登戰役中戰勝的一方--法國的軍事顧問,例如貝當元帥(菲利普·貝當),指導這場東方的絞肉機戰爭。另一個反諷是,淞滬會戰的最後階段的撤退行動中,德國老師顯然還沒有教會蔣介石這個中國學生,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索姆河戰役中,以強固的國防工事防線,徹底打垮了他的對手的竅門與秘訣,而中國反而在淞滬戰役尾聲的這場國防工事防線爭奪戰中,根本尚未曾施展德國老師教導的拳腳手藝,便一潰千里,兵敗如山倒,所謂堅不可摧的京滬杭國防線才幾天功夫就失守了。

(待續)

本系列轉載自王丰著《蔣介石在淞滬戰場:從忍辱到復仇》一書,已獲作者授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