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年度大會 面臨美國削減資金引發「生存危機」

2025世界衛生大會周一正式展開。圖/取自WHO官方《推特》
2025世界衛生大會周一正式展開。圖/取自WHO官方《推特》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一(19日)召開年度大會,來自各國的衛生官員及高級代表齊聚一堂,面對該組織77年歷史中最嚴重的危機之一: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大幅削減資金並計劃退出,嚴重衝擊其運作能力。

美聯社報導,WHO今年(2025年)在執行其廣泛任務時面臨資金困境,從建議降低軟性飲料糖分到領導對應有再起之勢的新冠肺炎疫情、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即小兒麻痺)或伊波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等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均受影響。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正努力應對美國資金削減及傳統西方捐助國減少捐款的挑戰,這些國家正將更多資金轉向國防而非人道援助。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全球衛生政策與政治中心主任卡瓦納(Matthew Kavanagh)指出,部分歐洲國家以美國資金削減為藉口減少了援助,「世衛正面臨生存危機,這不僅是預算缺口,而是多邊主義能否在民族主義與假訊息時代有效應對全球衛生的根本問題」。他警告,若當前趨勢持續,數百萬人可能無謂喪生,而全球各國的衛生官員似乎無法提出一致的應對措施。

本次為期9天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將討論兩項重大進展,以強化世衛財務並提升未來應對疫情的能力。成員國預計將同意將年度會費(即「分攤會費」,assessed contributions)提高20%,以減少對政府自願捐款的依賴,後者每年變動且占預算一半以上。此外,各國也預計通過歷經艱難談判的《大流行協定》(pandemic treaty),旨在避免重演如新冠肺炎大流行時各國不均等的應對。該條約將確保分享病毒樣本的國家能獲得相關檢測試劑、藥物和疫苗,WHO可分配20%的此類產品,保障較貧窮國家的取得權。

譚德塞在開幕致詞中表示:「每屆WHA都很重要,但今年的意義尤為重大。希望成員國能通過《大流行協定》,這將是歷史性的一刻」。譚德塞先前曾表示,該協定能透過加強合作,使世界更安全。然而,美國的缺席(其在新冠疫苗研發中投入巨資)及條約缺乏強制力(國際法常見問題)讓此協定效力備受質疑。

卡瓦納認為,協定的通過可能是一場重大勝利,顯示美國在全球衛生中或不再不可或缺,並為「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帶來長期機遇。然而,支持生命權與宗教自由的活動團體CitizenGo在日內瓦聯合國大樓外抗議該協定,手持反對「全球菁英」的標語及譚德塞與WHO主要支持者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圖片,指控WHO試圖集中更多權力,剝奪基本自由。

為應對危機,WHO已開始內部整頓與成本削減。其管理層提出未來2年預算為43億美元(約台幣1296.7億元),較原計劃減少22%,主要因應西方資金削減。譚德塞上周也宣布高層改組,緊急事務負責人萊恩博士(Dr. Michael Ryan)將離職。世衛目前面臨逾5億美元(約台幣150.7億元)的薪資缺口,雖對未來2年60%的資金有信心,但仍需填補17億美元(約台幣511.7億元)的預算缺口。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