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高調主張力挺台灣 卻更讓人憂心實情

當各方高調主張力挺台灣時,實際狀況可能暗潮起伏,並不像許多人所想像那樣毫無爭議。圖/取自艾立信(Andrew Erickson)X
當各方高調主張力挺台灣時,實際狀況可能暗潮起伏,並不像許多人所想像那樣毫無爭議。圖/取自艾立信(Andrew Erickson)X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2月16日美國指標性學術與政治評論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網站,由美國戰爭學院教授艾立信(Andrew S. Erickson)、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研究員柯林斯(Gabriel B. Collins)與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三位學者聯名撰稿,以「台灣大禍臨頭——當中國大陸攫取該島後,美國以及全世界將會有何損失」(The Taiwan Catastrophe:What America—and the World—Would Lose, If China Took the Island)為題,針對臺海情勢發表論文。

嚴格說來,近年來各國學者專家、退休官員、離職政治人物、退役將領以及各種不同背景之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針對臺海情勢,推估未來發展,在各種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再加上透過媒體評論管道,提出觀察論述與判斷,甚至是預言兩岸開戰日期,其數量真是如雨後春筍般茂密;但在此種表象下,卻更讓人對真實狀況,感到極度憂心

但就前述文稿內容來說,論煽情程度確實相當驚人,特別其所引述冷戰時期各方所持普遍觀點與案例,再加上非常聳動地推斷,若是台灣淪入北京手中,各國將競相發展核武,最後將導致全盤失控後果情境來說,更讓人想起美國當年決心投入越戰,儘管已經搞到灰頭土臉,但決策高層還是不斷拿出骨牌理論,堅持絕對不能在越南戰場有所退縮。

但是殘酷歷史更告訴我們,美國到最後還是不得不從越南抽身,難堪地坐視西貢淪陷越南敗亡,而骨牌理論並未真正實現。儘管赤色紅潮席捲中南半島越柬寮三國,但並未讓泰國與菲律賓在面對共產勢力擴張輕易崩解垮臺,但此種信念卻讓美國付出慘痛代價。

歷史案例確實是有啟發性,但卻未見得必然會照樣重演;曾有論者將北京謀取台灣比擬成希特勒併吞捷克蘇臺德區,甚或是二次大戰前德國與奧地利合併,不過天下分分合合,刻意比擬雖然煽情聳動,但卻未見得能夠取信讀者。

看到西方社會如此多社會菁英必須如此積極撰述稿件,呼籲各方必須力挺台灣,吾人必須嚴肅思考,假若面對兩岸可能發生衝突時,動用資源全力支持台灣,確實是歐美強權早就確認之政策選項,為何還有這麼多政治圈與學術界重量級人士,必須公開出面大聲疾呼,要求政府高層明確表態,呼籲力挺台灣?

假若抗中保臺是既定政策與各方共識,為何還要不斷撰稿論述鼓吹其重要性?當各方高調主張力挺台灣時,吾人不禁要問,實際狀況是否暗潮起伏,並不像許多人所想像那樣毫無爭議,各國面對北京時,是否願意付出代價支持台灣,究竟是因為如此作為具備正當性,完全是從道義角度考量,還是基於利害算計,衡量若不去支持台灣,未來將會影響本身利益,完全從得失損益上著眼呢?

若能論義,豈需曰利?支持台灣究竟是因為道德信念,還是考量本身安危與利益,這才是在台灣審視這些論述時,最需要思考關鍵核心要素。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純粹就自由民主這些價值理念來說,恐怕在危難之際,有可能惹火上身時,任何盟友關係都經不起考驗,更遑論這些歐美強權與台灣沒有任何盟友關係與安全承諾。

有位婚姻愛情顧問曾經提到,假若長相廝守伴侶,在原本平淡婚姻生活中,突然開始猛獻殷勤,總是會讓人感覺不自在,那就可能是對方出軌警訊。同樣要是對於台灣安全承諾可信,並且更早已成為政治決策高層之共識時,還會有必要如此積極論述聳動鼓吹嗎?或許如此說確實是有點多疑,但中華民國兩度被美國出賣過,難道不應更加戒慎恐懼思考實情嗎?不要忘記這三位作者其中還有參與過決策之圈內人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