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對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的巨額投資 推動全球擺脫化石燃料

大陸在青海的超大規模光電廠。圖/取自人民日報《YouTube》官方頻道
大陸在青海的超大規模光電廠。圖/取自人民日報《YouTube》官方頻道

中國持續擴大清潔能源技術出口,特別在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市場影響力日益增強。《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清潔能源研究機構Ember的最新報告,中國的低成本清潔能源產品正加速全球能源轉型,預計未來數年將進一步削弱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

這篇以《2025中國能源轉型回顧》(China Energy Transition Review 2025)的報告指出,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及電池領域的大規模投資,正引領全球逐步終結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依賴,標誌著工業時代以來全球能源增長模式的轉變。中國在清潔能源產業的領先地位正「為化石燃料使用的下降創造條件」,中國清潔能源投資正在改變全球格局。

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的巨額補貼使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及電池的價格下降60%至90%。2024年,全球超過90%的風能及太陽能項目發電成本低於最便宜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案,這在中國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前幾乎難以想像。

報告編輯布萊克(Richard Black)表示:「中國是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引擎,不僅改變國內能源格局,也影響全球各國」。數據顯示,中國製造的風能與太陽能設施成本降低,使如墨西哥、孟加拉及馬來西亞等國近年在清潔能源應用(如建築供暖、冷卻及車輛動力)上超越美國。非洲地區的太陽能板進口在過去12個月內增長60%,20個非洲國家創下進口紀錄,顯示中國清潔能源產品對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

中國的清潔能源擴張對美國構成挑戰,後者為全球最大油氣生產國及出口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幾乎取消了對可再生能源的聯邦支持,並透過貿易協定推動各國購買美國化石燃料。然而,隨著清潔能源成本下降,許多較貧窮國家因經濟誘因轉向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Ember指出,中國企業目前供應全球80%的太陽能板及60%的風力渦輪機,美國企業在規模上難以競爭,處於明顯劣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